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牛军在《论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一文中说,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

牛军在《论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一文中说,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之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作为这项政策的两个重要目标一一“扩大和平中立趋势”和“推广和平中立地带”,首先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区。这一政策

A. 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

B. 率先为印度和越南两国接受

C. 意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D.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A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在与印度代表团谈判的过程中首先提出来的,表明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并成为国与国交往的重要原则。B项错误。C项为“打扫屋子再请客”,A项为“另起炉灶”。D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载:“当时,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的进攻主要集中在两翼:陕北战场有21个旅,共20万人;山东战场有56个旅,共40万人。两翼之间的兵力十分薄弱,想依仗黄河天险阻挡住解放军南下。”为此,解放军实施了

A. 全面防御,打退敌人围剿    B. 重点防御,粉碎敌人进攻

C. 战略反攻,挺进大别山    D. 战略决战,发动三大战役

 

查看答案

数据显示,1919年6月份日本对华贸易较上年同期减少约一半,从2 769万元减至1 405万元,使中国的对日贸易出超460万元。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中国扭转了对日贸易的被动局面

B.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日本对外贸易受挫

C. 军阀割据混战殃及中国对外贸易

D. 政治运动影响了中日贸易

 

查看答案

郭嵩焘《条议海防事宜》:“以中国之大,土田之广,因地之制,皆可使富也;用民之力,皆可使强也:即吾所谓处治也。舍富强之本图,而怀欲速之心,以急责之海上,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据此可知,郭嵩焘意在强调

A. 实行地方自治

B. 反对仅学西方技术

C. 重视发展海防

D. 大力发展民用工业、

 

查看答案

《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最痛心的条款就是五口通商,认为洋人在广州一口通商的时候已防不胜防,现在他们更可以横行天下,文人优国者也莫不以此为华夏巨侮。然而到了清末,统治者发现通商口岸无一例外都繁荣起来,于是又主动要求增开商埠。清廷前后态度的巨大迴异反映了

A. 列强对华侵略放松

B. 中国近代化渐成潮流

C. 列强资本输出减少

D. 中国半殖民地化受阻

 

查看答案

顾炎武曾说徽商“勤俭甲天下,故富亦甲天下”,但他们的子弟却纷纷“走长途而赴京试”,且出行简朴,“芒鞋跣足,以一伞自携,而吝舆马之费”。这说明徽商子弟不承父业,转而低调“赴京试”的主要原因是

A. 政府重农抑商

B. 商人勤俭持家

C. 徽州山多地少

D. 南方经济衰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