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 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 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 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 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近人治史,颇推洪、杨。夫洪、杨为近世中国民族革命之先锋,此固然矣。然洪、杨十余年扰乱,除与国家社会以莫大之创伤外,成就何在?建设何在?”对这一观点准确的理解是
A. 全面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B. 赞赏太平天国是近代民族革命之先锋
C. 辩证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
D. 反对社会下层掀起大规模的反抗斗争
有专家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在于“试图从土地所有制方面解决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土地问题”。下列各项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A. 金田起义
B. 《天朝田亩制度》
C. 定都天京
D. 《资政新篇》
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A. 英国的船坚炮利 B. 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C. 中国的闭关锁国 D. 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这句话说明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
A. 浓厚的军事色彩 B. 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C. 民主性 D. 专制独裁性
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 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 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D. 议会主权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