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17年1月11日新华社报道,教育部要求,2017年春季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

2017年1月11日新华社报道,教育部要求,2017年春季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主要基于

A. 史学界很多学术争论难有定论    B. 抗战的民族性和完整性

C. 新结论着眼于反侵略的长久悲壮    D. 新结论强调了东北抗战的重要性

 

B 【解析】教育部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是因为日本1931年开始的侵华战争是实现其大陆政策这一既定目标的其中一步,侵略的屡屡得手使其野心不断膨胀,最终提出了“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中国人民的抵抗也是由开始的局部抗战到后来的全民族抗战,两者都是一个逐步的过程,这种修改能够更完整的体现侵略与抗战的全过程,故选B;A不符合题意,CD说法过于片面,故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19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下列哪项与其观点一致

A. 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

B. 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

C. 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

D. 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运动

 

查看答案

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专制历史打下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线。”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主要理由是其

A. 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 实现了生活上的移风易俗    D.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查看答案

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 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 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 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 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查看答案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近人治史,颇推洪、杨。夫洪、杨为近世中国民族革命之先锋,此固然矣。然洪、杨十余年扰乱,除与国家社会以莫大之创伤外,成就何在?建设何在?”对这一观点准确的理解是

A. 全面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B. 赞赏太平天国是近代民族革命之先锋

C. 辩证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

D. 反对社会下层掀起大规模的反抗斗争

 

查看答案

有专家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在于“试图从土地所有制方面解决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土地问题”。下列各项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A. 金田起义

B. 《天朝田亩制度》

C. 定都天京

D. 《资政新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