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贤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了》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民权思想矣。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国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异同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性。

 

(1)主要内涵:认识到民对于国家安定的重要性;认为君主应该关照百姓利益;认为君主应该用贤人,重视民意,顺应民心;认为君民相互依存。 (2)同:都强调人民对于国家的重要性,都重视人民的利益。 异:古代的民本是君主统治下的一种重民的君民关系。近代的民主思想是一种反对君主专制的主权在民思想。 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封建制度面临资本主义的挑战。西方列强的入侵,使得民族危机日趋严重。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反思和探索。 【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及理解分析的能力,依据材料中“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见贤焉,然后用之”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等信息,从民对国家的重要性、君民关系、任用贤人等角度分析归纳即可;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第一小问的解答需要对所学知识甲乙整理归纳,既要回答出两者的区别,更要回答出两者的联系,相同点可以从人民的重要性及利益的角度分析,不同点可以专制思想与民主思想的角度分析;第二小问只需要回答清楚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产生的背景即可。 【点晴】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民本思想的理解。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传统中的重要内容,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主张以德治民,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统治者要爱惜民力, 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战国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他主张“政在得民”, 反对苛政,反对统治者“虐民”“暴民”。近代思想家们从古代民本思想中汲取重民、贵民内涵,借鉴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发展成为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65年改革时,国家给企业下达的指标,由赫鲁晓夫时期的八类二十多项减为六类九项。这一变化,说明苏联改革

A. 纠正了赫鲁晓夫的错误

B. 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C. 加强了企业经营独立性

D. 完全承认市场调节的作用

 

查看答案

罗斯福新政期间,国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应法案。下列项中,既反映美国工人运动赢得的胜利,也是政府为缓和劳资矛盾而实施的法案是

A. 《农业调整法》

B. 《紧急银行法》

C. 《社会保险法》

D. 《公平劳动标准法》

 

查看答案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逐渐形成了一些惯例。如“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一旦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就要辞职向议会谢罪,或解散下院提前大选”,“内阁无需预先征得国王同意,即可召开会议”等。这反映出英国代议制的特点是

A. 议会主权,限制王权

B. 国王统而不治

C. 内阁对议会负责

D. 国王、议会和内阁互不统属

 

查看答案

有法学家指出:“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罗马从共和国建立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产生的法律统称为

A. 习惯法

B. 公民法

C. 自然法

D. 万民法

 

查看答案

《中国民党第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重新解释孙中山“三民主义”。其中指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地,资其耕作,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缴,以均地力……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上述主张意在

A. 施行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

B. 实现普遍平等的民权

C. 谋求改善工人农民的生活

D. 立法保障工农的权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