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陈旭麓指出:“由传统意识所维系的民族心理防线在震荡中的解体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显著...

陈旭麓指出:“由传统意识所维系的民族心理防线在震荡中的解体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显著变化之一。慈禧太后的奴颜和谀态是过去所未曾有过的。在她身上,民族战争的失败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这一论述

A. 表明了鸦片战争后清朝政府的态度

B. 表现了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朝的反应

C. 反映了《辛丑条约》签订后的现实

D. 揭示了武昌起义爆发后政府的心态

 

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清朝皇帝是道光帝,故A项错误;甲午战后,慈禧太后没有体现出“奴颜和谀态”,民族抵抗意识也没有全部丧失,故B项错误;武昌起义时,慈禧太后已经去世,故D项错误;《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反映出奴颜和谀态,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民族抵抗意识也全部丧失,故C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于义和团,劳顿引证了义和团领袖于栋成所发布的一个布告,布告写道:“若辈洋人,借通商与传教以掠夺国人之土地、粮食与衣服,不仅污蔑我们的圣教,尚以鸦片毒害我们,以淫邪污辱我们。”劳顿的引证

A. 正确揭示了义和团兴起的原因

B. 说明了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排外性

C. 为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寻找借口

D. 对史实的论证存在主观片面性

 

查看答案

清代光绪时期的荒灾救助集前代之大成,近乎完备周密。但据《申报》记载,1906年湖南发生水灾,江西安义县等地出现禁止米谷出省救济湖南事件。几年后,湖南邻省发生水灾,湖南巡抚也下令限制省内粮食流入邻省灾区。这反映了

A. 灾荒造成省际矛盾逐渐激化

B. 地方政府赈灾能力的下降

C. 吏治腐败破坏荒灾救助机制

D. 封建朝廷的权威面临挑战

 

查看答案

晚清由在乡官吏和科举出身的士绅建立起来的地方武装,如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即便曾国藩、李鸿章掌握一地财权、军权甚至部分人事权也没有形成地方割据。对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的合理解释是

A. 缺乏封建割据的经济基础

B. 晚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C. 地方武装军事实力不够强

D. 科举制度固化了中央权力的合法性

 

查看答案

洪秀全原名火秀,自己改名“秀全”,取“禾(吾)乃人王”之意;以“国”代“圆”“王居其中”之意。定都南京后,洪秀全深居宫中享乐,对于政事却不甚关心,由此看来,太平天国运动

A. 因领导阶层贪图享乐导致最终失败

B. 受阶级局限失败有其必然性

C. 领导人深谙帝王之术沉湎个人享受

D. 属旧式农民起义排斥近代化

 

查看答案

太平天国政权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军政合一的政权机构;一度宣布废除私营商业,经营公营商业(后又恢复私营商业);实行“圣库制度”;设立诸匠营与“百工衙”,实行官营手工业制度。社会习俗上,废除买卖婚姻,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A. 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B. 具有空想性与进步性

C. 贯彻了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

D. 政权日益趋于封建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