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生发生五四运动后,首先支持他们的是以商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而那时商会已遍及各地;随之,上海等大城市的工人也投入运动。吴佩孚5月9日通电说,“莘莘学子……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有可原。”这反映出
A. 五四运动是全国性革命运动
B. 经济诉求是运动的重要目标
C. 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 军队支持是胜利的重要原因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令”。此前,社会上对没有辫子的人,最好是呆看,但大抵是冷笑,恶骂。此后,留辫者则为社会舆论所不齿,“非讥之为豚尾,即詈之曰满奴,甚欲削夺其选举权,以实行强迫手段”。由此可见,辛亥革命
A. 变中国由臣民国家为公民国家
B. 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
C. 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进步
D. 建立了文明开化、民主共和的新社会
1914年9月《中华小说界》杂志刊出一幅题为“世界将来之伟人”的图片(下图),图案是中心一小圆,外围一大圆。小圆中为中国男孩,外圈12小圆各有一小孩,分别标为英、俄、意、美、法、德、比、日等12国名。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是
A.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激励人心
B.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解放了思想
C. 民主共和制的建立提升了民族自信心
D.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找到新发展方向
陈旭麓指出:“由传统意识所维系的民族心理防线在震荡中的解体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显著变化之一。慈禧太后的奴颜和谀态是过去所未曾有过的。在她身上,民族战争的失败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这一论述
A. 表明了鸦片战争后清朝政府的态度
B. 表现了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朝的反应
C. 反映了《辛丑条约》签订后的现实
D. 揭示了武昌起义爆发后政府的心态
对于义和团,劳顿引证了义和团领袖于栋成所发布的一个布告,布告写道:“若辈洋人,借通商与传教以掠夺国人之土地、粮食与衣服,不仅污蔑我们的圣教,尚以鸦片毒害我们,以淫邪污辱我们。”劳顿的引证
A. 正确揭示了义和团兴起的原因
B. 说明了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排外性
C. 为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寻找借口
D. 对史实的论证存在主观片面性
清代光绪时期的荒灾救助集前代之大成,近乎完备周密。但据《申报》记载,1906年湖南发生水灾,江西安义县等地出现禁止米谷出省救济湖南事件。几年后,湖南邻省发生水灾,湖南巡抚也下令限制省内粮食流入邻省灾区。这反映了
A. 灾荒造成省际矛盾逐渐激化
B. 地方政府赈灾能力的下降
C. 吏治腐败破坏荒灾救助机制
D. 封建朝廷的权威面临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