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1949年、1956年、1972年分别形成了三次建交高...

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1949年、1956年、1972年分别形成了三次建交高潮。下列史实与三次高潮成因相对应的是

A. 中苏建交、尼克松访华、两极格局的崩溃

B. 一边倒、“求同存异”、《中美联合公报》

C. 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D. 不结盟运动、重返联合国、中日关系改善

 

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中国已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中国与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中美关系缓和,许多西方国家纷纷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故B项正确。A项尼克松访华是1972年、两极格局的崩溃是20世纪90年代,排除。C项日内瓦会议是1954年,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排除C。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1971年26届联大上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联合国、1972年中日关系改善,排除D。所以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改善中美关系是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这主要是因为两国

A. 都希望解决台湾问题

B. 都面临苏联的威胁

C. 都要求世界和平

D. 都符合各自的国家利益

 

查看答案

毛泽东提出在外交上“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意在要团结这些国家对抗苏联。毛泽东提出这一设想的时间是

A. 20世纪40年代末期

B. 20世纪50年代末期

C. 20世纪70年代初期

D. 20世纪80年代初期

 

查看答案

“许多知识分子将它视为对启蒙运动的反弹,是一种对启蒙时代的反思,它强调直觉、想象力和感觉,甚至到了被一些人批评为‘非理性主义’的程度。”“它既不是随兴的取材、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而是位于两者的中间点,随着感觉而走。”下列作品与材料所述风格吻合的是

A. 《巴黎圣母院》

B. 《安娜·卡列尼娜》

C. 《百年孤独》

D. 《母亲》

 

查看答案

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该稳定》的读者来信。信中陈述了对农村分田到组或到户的不满,号召纠正错误做法,稳定“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制度。不久安徽的肥西县委,还专门发文要求停止包产到户。这表明

A. 推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并非一帆风顺

B. 安徽的农村所有制形式开始发生转变

C. 包产到户违背了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施行后效果不佳

 

查看答案

1985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此次教育改革

A. 实现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B. 顺应了国内经济体制改革要求

C. 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D. 形成了比较完整国民教育体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