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写到“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写到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下列外交事件中,明显地体现了毛泽东上述外交思想的是(    )

A.建国初实行一边倒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支持联合国的工作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寻求共同利益”、“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D两项明显不符合题意“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B项表述本身正确,但与题干意思衔接不紧密,不准确。而C项,中美敌对关系开始改善,是题干材料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准确体现。本题正确答案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1972年2月27日发表的中美《上海公报》中,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重申了它对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以下理解有误的是

A. 美国在中美关系友好化中持积极态度

B. 一国两制的方针成功推动中美关系解冻

C. 美国并未放弃对亚太地区的控制

D. 尼克松总统的访华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查看答案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

A. 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B. 中美两国仍然相互敌视

C. 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

D. 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

 

查看答案

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1949年、1956年、1972年分别形成了三次建交高潮。下列史实与三次高潮成因相对应的是

A. 中苏建交、尼克松访华、两极格局的崩溃

B. 一边倒、“求同存异”、《中美联合公报》

C. 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D. 不结盟运动、重返联合国、中日关系改善

 

查看答案

改善中美关系是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这主要是因为两国

A. 都希望解决台湾问题

B. 都面临苏联的威胁

C. 都要求世界和平

D. 都符合各自的国家利益

 

查看答案

毛泽东提出在外交上“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意在要团结这些国家对抗苏联。毛泽东提出这一设想的时间是

A. 20世纪40年代末期

B. 20世纪50年代末期

C. 20世纪70年代初期

D. 20世纪80年代初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