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 A....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

A. 唯物论思想

B. 辩证法思想

C. 无为而治思想

D. 民本思想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奠能行”说明了以弱胜强,以柔克刚矛盾双方相生相克的辩证法思想,这符合中国古代道家哲学的特征,所以答案选B。ACD三项思想内涵与材料上述特征不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孔子提出的“仁”是指统治者要平等对待人民

B. 孔子所说的“复礼”就是要恢复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C. 孔子在社会进步面前反对改良政治

D. 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所以他是无神论者

 

查看答案

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从积极的意义来看,主要是

A. 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B. 有利于规范社会等级秩序

C. 有利于劳动人民反抗统治者的斗争

D. 有利于儒家思想的发展

 

查看答案

民主政治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现代化的主要目标之一。世界近现代史上,各国人民为建立一个民主法制社会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2005年10月19日,中国政府首次发表了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白皮书。

(1)英国《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作了哪些规定?英国确立的君主立宪制与传统的君主制度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2)根据1787年宪法,美国是如何保障政治民主的?它对美国社会的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3)阻碍近代中国社会实现政治民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与西方国家相比,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查看答案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总结20世纪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请回答: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是指什么?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别举例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现在应当非常谨慎,应当不采取对卷入冲突中的国家的防务不会有益而不只会使人激怒,甚至会挑起致命步骤的措施。

——摘自1962年赫鲁晓夫至肯尼迪的信

材料二  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定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予帮助。

——摘自1970年尼克松的对外政策报告

材料三  美国在欧洲、太平洋、中东以及其他美国疆界之外的地区,有着广泛的义务和安全利益。这就需要美国担当起“强有力的”、“令人信服”的“领导责任”。、

——摘自里根的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赫鲁晓夫致肯尼迪的信针对的是什么事情?苏联当时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2)据材料二,尼克松政府为什么不再承诺“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材料说明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与此相应,美国在国际关系领域采取了哪些重要的行动。

(3)里根上台后,表示美国要重新担当起“强有力的”、“令人信服”的“领导责任”,其背景如何?

(4)就以上三则材料,谈谈对美苏争霸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