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晋平公之母为杞国女子。晋国(周成王弟弟叔虞的封国)因此...

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晋平公之母为杞国女子。晋国(周成王弟弟叔虞的封国)因此帮助杞国(夏禹后代东楼公的封国)修筑城墙。郑国批评说:‘晋国不恤周宗之阙,而夏肄是屏,其弃诸姬,亦可知也己。诸姬是弃,其谁归之?是谓离徳。’”对以上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周王室对各诸侯国不分亲疏

B. 宗法制度影响西周封国间的关系

C. 当时强调同宗族的国家相互帮助

D. 周王和诸侯是宗法制的核心所在

 

C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并没有提到周王室,故A项错误;题干中的历史事件并没有体现出宗法制度,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中郑国批评晋国帮助不是同宗族的杞国的信息,体现出了当时诸侯国强调同宗族国家间互相帮助,故C项正确;题干中的没有提到周王和诸侯与宗法制之间的关系,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先秦盛行“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这表明了先秦时期

A. 周王天下共主

B. 政权借助族权

C. 皇权至高无上

D. 社会分工明确

 

查看答案

在制度的规定层面上,君主被赋予无限的权力,并且随着中国历史的延续,这种“制度化”的权力似有不断加强之势;而在制度的运行层面上,则往往由君主事实上的“无能”而使君主的专制权力流于“象征化”的状态。材料反映了

A.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B.中央集权制的危害

C.专制主义制度的影响       D.九品中正制的残余

 

查看答案

元前817年,周宣王立鲁武公的少子为鲁国嗣君,鲁人不从,宣王起兵伐鲁,终使鲁屈

服。这表明当时

A. 分封制度走向瓦解

B. 礼乐秩序受到挑战

C. 兼并战争日益频繁

D. 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查看答案

据《西周的政体:中国早期的官僚制度和国家》,周初所封诸候多集中于王畿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而在统治中心渭河流域则几乎没有封侯情况。其主要目的是(  )

A. 监督商族残余势力    B. 防范诸侯坐大割据

C. 利于文化远播天下    D. 扩展王朝四周疆域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