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初年,周公旦长子伯禽就封鲁国。《史记·鲁周公世家》说:“鲁有天子之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由此可以得知鲁国( )
A. 国力最为强大 B. 地位最为显赫
C. 是周绝对大宗 D. 破坏礼乐制度
晋国上卿赵简子曾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材料反映了当时( )
A. 自然经济开始形成 B. 士农工商等级森严
C. 出现以郡统县的制度 D. 血缘政治受到冲击
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晋平公之母为杞国女子。晋国(周成王弟弟叔虞的封国)因此帮助杞国(夏禹后代东楼公的封国)修筑城墙。郑国批评说:‘晋国不恤周宗之阙,而夏肄是屏,其弃诸姬,亦可知也己。诸姬是弃,其谁归之?是谓离徳。’”对以上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周王室对各诸侯国不分亲疏
B. 宗法制度影响西周封国间的关系
C. 当时强调同宗族的国家相互帮助
D. 周王和诸侯是宗法制的核心所在
先秦盛行“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这表明了先秦时期
A. 周王天下共主
B. 政权借助族权
C. 皇权至高无上
D. 社会分工明确
在制度的规定层面上,君主被赋予无限的权力,并且随着中国历史的延续,这种“制度化”的权力似有不断加强之势;而在制度的运行层面上,则往往由于君主事实上的“无能”而使君主的专制权力流于“象征化”的状态。材料反映了
A.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B.中央集权制的危害
C.专制主义制度的影响 D.九品中正制的残余
元前817年,周宣王立鲁武公的少子为鲁国嗣君,鲁人不从,宣王起兵伐鲁,终使鲁屈
服。这表明当时
A. 分封制度走向瓦解
B. 礼乐秩序受到挑战
C. 兼并战争日益频繁
D. 中央集权制度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