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认为“周人制度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

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认为“周人制度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实质上说明了

A. 商周政治制度存在差异性

B.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C. 宗法制与礼制之间是因果关系

D. 周文化的稳定性与延续性

 

B 【解析】试题分析:A项说的是表面现象,不是实质差异;C项礼乐制度材料未体现出来;D项说法错误,西周文化在后代王朝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因此ACD三项均错。从材料“周人制度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可以看出,宗法制和分封制二者是相互联系,互为表里的,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政治表现。故答案选B。   分封制   宗法制   目的   武王伐纣灭商后,为了有效地统治辽阔的疆域   为了保证权力继承的规范有序,保证王权的稳定   内容   (1)分封对象:将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到地方建立诸侯国;诸侯在封疆内对卿大夫再行分封。 (2)诸侯国义务:服从周王、镇守边疆、随从作战、纳贡述职等。 (3)重要诸侯国:齐、鲁、晋、燕、卫、宋等。   (1)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 (2)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   作用   (1)通过分封,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2)周朝开发了边地,扩大了统治地区。 (3)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完善和巩固了分封制,形成了森严的等级,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瓦解   由于诸侯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随着经济发展和边疆开发,诸侯国与周王室的力量对比倒置,出现诸侯争霸局面,分封制逐渐瓦解。   宗法制并没有随分封制的瓦解而瓦解,它在封建社会仍是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证,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在封建社会继续传承,到今天在民间还有影响。   关系   周朝的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关系,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左传。庄公二十三年》记载了朝会的功能:“夫礼,所以整民也。故会以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贡赋多少;朝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征伐以讨其不然。诸侯有王,王有巡守,以大习之。”据此可知,朝会

A. 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集中体现

B. 在于确认君臣贵贱的等级和秩序

C. 旨在君臣平等议事共同作出决策

D. 有利于维护政权稳定和君臣关系

 

查看答案

商周时期的是各部落拥戴的共主,形成的是家()一国(诸侯)一天下的政治体系。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们纷纷推行郡县制,并以君主直接任免官吏的方式来管理行政与地方事务。这反映了(    )

A. 等级制度更加森严

B. 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转变

C. 部落联盟向国家权威转变

D. 血缘组织向领土国家转变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族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

A. “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

B. 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

C. 建立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

D. 形成了家国一体的社会架构

 

查看答案

西周初年,周公旦长子伯禽就封鲁国。《史记·鲁周公世家》说:鲁有天子之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由此可以得知鲁国(  

A. 国力最为强大    B. 地位最为显赫

C. 是周绝对大宗    D. 破坏礼乐制度

 

查看答案

晋国上卿赵简子曾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材料反映了当时(  

A. 自然经济开始形成    B. 士农工商等级森严

C. 出现以郡统县的制度    D. 血缘政治受到冲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