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墨子说:“今也,农夫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

墨子说:今也,农夫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反映出在战国时期

A. 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

B. 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C. 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

D. 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土地制度变迁及其影响。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由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早出暮入”、“不敢怠倦”,主要原因是为自己生产,“不强必饥”,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题干信息不是在强调土地兼并,排除A;B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商鞅说:“农、商、官三者.国之常官也。农辟地,商致物.官治民。”“三官贫,必削。这表明商鞅认为(   )

A. 秦国的经济政治贫弱,必须实行变法

B. 商业在国家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C. 只有实行重农抑商,国家才能富强

D. 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官吏的管理

 

查看答案

儒家经典《礼记?月令》中记载:“是月也,土润溽暑,大雨时行,烧薙行水,利以杀草,如以热汤,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法家著作《韩非子?解老》中也强调:“积力于田畴,必且粪灌。”这些论述的应用

A. 导致以农为本思想出现

B. 促进了铁犁牛耕的推广

C. 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

D. 反映了儒法思想的融合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在腹里繁华之地称为县,在边鄙之地则称为郡。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

A. 设置郡县是领土扩张的需要

B. 血缘关系是士大夫受郡受县的依据

C. 从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过渡

D. 县的地位高于郡,郡县两级制形成

 

查看答案

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认为“周人制度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实质上说明了

A. 商周政治制度存在差异性

B.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C. 宗法制与礼制之间是因果关系

D. 周文化的稳定性与延续性

 

查看答案

《左传。庄公二十三年》记载了朝会的功能:“夫礼,所以整民也。故会以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贡赋多少;朝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征伐以讨其不然。诸侯有王,王有巡守,以大习之。”据此可知,朝会

A. 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集中体现

B. 在于确认君臣贵贱的等级和秩序

C. 旨在君臣平等议事共同作出决策

D. 有利于维护政权稳定和君臣关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