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荀子·王制》记载,“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

据《荀子·王制》记载,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工官)之事也。这里的工师是(   )

A.官营手工业中的工匠                B.管理手工工匠的官员

C.管理市场经营的官员                D.掌握精巧技艺的匠户

 

B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从材料“工官”获取信息。西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按行业设立车正、陶正等工管管理具有各种技艺的工匠,故B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墨子说:今也,农夫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反映出在战国时期

A. 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

B. 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C. 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

D. 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查看答案

商鞅说:“农、商、官三者.国之常官也。农辟地,商致物.官治民。”“三官贫,必削。这表明商鞅认为(   )

A. 秦国的经济政治贫弱,必须实行变法

B. 商业在国家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C. 只有实行重农抑商,国家才能富强

D. 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官吏的管理

 

查看答案

儒家经典《礼记?月令》中记载:“是月也,土润溽暑,大雨时行,烧薙行水,利以杀草,如以热汤,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法家著作《韩非子?解老》中也强调:“积力于田畴,必且粪灌。”这些论述的应用

A. 导致以农为本思想出现

B. 促进了铁犁牛耕的推广

C. 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

D. 反映了儒法思想的融合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在腹里繁华之地称为县,在边鄙之地则称为郡。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

A. 设置郡县是领土扩张的需要

B. 血缘关系是士大夫受郡受县的依据

C. 从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过渡

D. 县的地位高于郡,郡县两级制形成

 

查看答案

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认为“周人制度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实质上说明了

A. 商周政治制度存在差异性

B.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C. 宗法制与礼制之间是因果关系

D. 周文化的稳定性与延续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