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提出,人的内心存在仁、义、礼、智的思想胚芽,天也具有仁、义、礼、智的特质,因此心性可与天命相通。连接二者的途径是“反身而诚”,即存心养性以扩张四端,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其思想的进步之处在于
A. 形成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体系
B. 突出了人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C. 削弱了天的神秘色彩而将其义理化
D. 用外在比照方式寻求天与人的内在联系
礼是指较固定的行为准则,敬鬼神节仪尤成为原初的礼的核心部分;但春秋时,礼经人为理性化而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A. 人的自觉意识觉醒
B. 社会等级秩序的恢复
C. 礼制社会功能加强
D. 孔子地位的社会认可
据《荀子·王制》记载,“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工官)之事也。”这里的“工师”是( )
A.官营手工业中的工匠 B.管理手工工匠的官员
C.管理市场经营的官员 D.掌握精巧技艺的匠户
墨子说:“今也,农夫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反映出在战国时期
A. 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
B. 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C. 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
D. 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商鞅说:“农、商、官三者.国之常官也。农辟地,商致物.官治民。”“三官贫,必削。”这表明商鞅认为( )
A. 秦国的经济政治贫弱,必须实行变法
B. 商业在国家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C. 只有实行“重农抑商”,国家才能富强
D. 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官吏的管理
儒家经典《礼记?月令》中记载:“是月也,土润溽暑,大雨时行,烧薙行水,利以杀草,如以热汤,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法家著作《韩非子?解老》中也强调:“积力于田畴,必且粪灌。”这些论述的应用
A. 导致以农为本思想出现
B. 促进了铁犁牛耕的推广
C. 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
D. 反映了儒法思想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