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后汉书·左雄传》记载:“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

《后汉书·左雄传》记载: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据材料可知,左雄建议东汉察举制要(    )

规定察举对象年龄必须在四十以上

通过考试来甄别察举对象的能力

结合科举考试制度多途径选拔人才

尽量避免察举过程中的舞弊现象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②③④

 

B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根据材料文字“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可知,①表述与材料不符,排除;根据材料文字“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可知,②表述符合材料,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考试制度出现在唐朝,③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根据材料文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可知,④表述符合材料,正确。A项组合含①,排除;B项组合表述都符合材料,正确;CD两项组合都含有错误表述,均排除。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皆秦制也。”《晋书•职官志》记载:“县五百户以上皆置乡,三千以上,置二乡,五千以上,置三乡,万以上,置四乡,乡置啬夫一人。乡户不满千以下,置治书史一人,千人以上,置吏一人,佐二”。从这些材料中可以看出

A. “皇权不下县”说法确实是错误的

B. “皇帝无为而天下治”的治理模式

C. 乡绅阶层已成为乡村的主导性力量

D. “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状况

 

查看答案

《资治通鉴》记载:西汉初期,匈奴往往入盗于汉边,不可胜数;然尚贪乐关市(边境贸易),嗜汉财务,汉亦关市不绝,以中其意。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战争阻断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

B. 匈奴接受了汉族先进的生产方式

C. 经济交流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D. 汉朝和匈奴之间以和平交往为主

 

查看答案

(秦朝)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  

A. 开创了精细严密的监察制度    B. 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

C. 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贵族政治    D. 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

 

查看答案

公元前323年,魏国将领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运动,即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带动中原各国国君纷纷称王。下列选项中,与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时代潮流一致的是

A. “相地而衰征”

B.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C. “燔诗书而明法度”

D. “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查看答案

古代中国所信奉的一些神秘数字,在班固的《白虎通》里均能找到宇宙依据,如“三纲法天地人”,“五常法五行”“六纪法六合”。汉代思想家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A.宣扬天人感应的思想 B.强化君权神授的思想

C.制造人为的迷信思想 D.强调社会秩序的合理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