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其“发展”主要体现为
A. 由“民本”发展为“君本”
B. 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C. 由承认现存统治秩序发展为批判暴政
D. 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
史书记载,汉武帝初年“严助、朱买臣皆侍中,贵幸用事,始与闻朝政。厥后,卫青、霍去病、霍光皆由侍中进,而权势出宰相右矣。”这说明汉武帝时( )
A. 内侍干政,威胁皇权 B. 崇尚黄老,清静无为
C. 倚重近臣,削弱相权 D. 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西周时,公、卿、大夫、士等爵号,是贵族权势的等级符号,拥有爵级者,构成了一个高贵的阶层。秦汉时期,平民能够以军功得爵,军功爵在秦与汉初造就了一个军功地主阶层。这一变化说明
A. 秦汉爵秩等级的开放性
B. 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变弱
C. 血缘世袭制走向终结
D. 秦汉官僚的等级性
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运作过程中,“从决策机制看,很多皇帝虽然是决策和行政的最高负责人,但其决策都是建立在集体讨论、决议的基础之上。”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
A. 官僚制度对皇权有制约作用 B. 君主专制也体现民主性
C. 皇帝权力经常受到权臣控制 D. 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
《后汉书·左雄传》记载:“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据材料可知,左雄建议东汉察举制要( )
①规定察举对象年龄必须在四十以上
②通过考试来甄别察举对象的能力
③结合科举考试制度多途径选拔人才
④尽量避免察举过程中的舞弊现象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②③④
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皆秦制也。”《晋书•职官志》记载:“县五百户以上皆置乡,三千以上,置二乡,五千以上,置三乡,万以上,置四乡,乡置啬夫一人。乡户不满千以下,置治书史一人,千人以上,置吏一人,佐二”。从这些材料中可以看出
A. “皇权不下县”说法确实是错误的
B. “皇帝无为而天下治”的治理模式
C. 乡绅阶层已成为乡村的主导性力量
D. “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