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东汉会要》记载:“西都(西汉)止从郡国奏举,未有试文之事;至东都(东汉)则诸生...

《东汉会要》记载:“西都(西汉)止从郡国奏举,未有试文之事;至东都(东汉)则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这主要体现了东汉 (  )

A. 旨在保证官吏的来源

B. 奠定了门阀世族的基础

C. 注重提高官员的素质

D. 主要通过考试选拔官吏

 

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至东都(东汉)则诸生试家法(经术)”可知,地方举荐的官吏,还要进行进一步的选拔。儒生考经学,官吏考举奏,这有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故答案为C项。题干反映的是对官员的进一步考核,官吏的来源没有改变,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中的这种变化无关,排除;科举制使考试成为选官的主要途径,此时只是辅助措施,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引用当时的谚语说:百里不贩樵(柴火),千里不贩籴(买入粮食)。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交通不便制约商业发展 B.百姓普遍视商为末

C.谚语不能反映社会经济 D.司马迁瞧不起商贩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个胜利指的是(  

A. 法家思想是新儒学的核心    B. 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C. 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吸收    D. 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查看答案

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其发展主要体现为

A. 民本发展为君本

B. 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C. 由承认现存统治秩序发展为批判暴政

D. 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

 

查看答案

史书记载,汉武帝初年严助、朱买臣皆侍中,贵幸用事,始与闻朝政。厥后,卫青、霍去病、霍光皆由侍中进,而权势出宰相右矣。这说明汉武帝时(  

A. 内侍干政,威胁皇权    B. 崇尚黄老,清静无为

C. 倚重近臣,削弱相权    D. 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查看答案

西周时,公、卿、大夫、士等爵号,是贵族权势的等级符号,拥有爵级者,构成了一个高贵的阶层。秦汉时期,平民能够以军功得爵,军功爵在秦与汉初造就了一个军功地主阶层。这一变化说明

A. 秦汉爵秩等级的开放性

B. 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变弱

C. 血缘世袭制走向终结

D. 秦汉官僚的等级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