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扬·胡斯(1369—1415)曾任布拉格查理大学校长,他反对天主教会及德意志帝国...

扬·胡斯(1369—1415)曾任布拉格查理大学校长,他反对天主教会及德意志帝国对捷克的控制,反对教会占有土地,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提倡用捷克语举行宗教仪式,将《圣经》译为捷克文,后被教会处以火刑。下列对此看法正确的是

A. 胡斯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B. 胡斯主张取消教会,阅读《圣经》

C. 胡斯的观点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产生了影响

D. 欧洲各国宗教改革的起因都是“赎罪券”问题

 

C 【解析】1517年马丁·路德张贴了《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排除A;据材料“他反对天主教会及德意志帝国对捷克的控制,反对教会占有土地,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不能说明胡斯主张取消教会,排除B;据材料“反对教会占有土地,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和“提倡用捷克语举行宗教仪式,将《圣经》译为捷克文”可知胡斯的观点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有许多相似之处,说明对其产生了影响,故选C;材料不能说明欧洲各国宗教改革的起因都是“赎罪券”问题,且该说法史实错误,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学者认为:如果说西方的兴起或崛起靠的是从美洲掠夺过来的白银,……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的发展,也没有领会到古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那些发展给了西欧以超前的制度资本和实力。这一观点认为西方的崛起主要依靠(    )

A.对外殖民掠夺         B.古罗马的法制

C.文艺复兴           D.制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查看答案

马啸原引用恩格斯的话评价某一历史事件:“这样,在制度中便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有财产。公民的权力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这一历史事件是

A. 梭伦改革

B. 克里斯提尼改革

C. 分封制的瓦解

D. 万民法的实施

 

查看答案

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A. 开放浦东,打造活力上海

B. 包产到户,提高农民收入

C. 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

D. 加入世贸,融入全球经济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下列内容属于的“民主增量”的有

①首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④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评价:“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材料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包括

①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

②向西方学习的进程缓慢

③照搬西方体制

④民族资本主义孱弱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