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胡斯(1369—1415)曾任布拉格查理大学校长,他反对天主教会及德意志帝国对捷克的控制,反对教会占有土地,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提倡用捷克语举行宗教仪式,将《圣经》译为捷克文,后被教会处以火刑。下列对此看法正确的是
A. 胡斯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B. 胡斯主张取消教会,阅读《圣经》
C. 胡斯的观点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产生了影响
D. 欧洲各国宗教改革的起因都是“赎罪券”问题
某学者认为:“如果说西方的兴起或崛起靠的是从美洲掠夺过来的白银,……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的发展,也没有领会到古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那些发展给了西欧以超前的制度资本和实力。”这一观点认为西方的崛起主要依靠( )
A.对外殖民掠夺 B.古罗马的法制
C.文艺复兴 D.制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马啸原引用恩格斯的话评价某一历史事件:“这样,在制度中便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有财产。公民的权力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这一历史事件是
A. 梭伦改革
B. 克里斯提尼改革
C. 分封制的瓦解
D. 万民法的实施
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A. 开放浦东,打造活力上海
B. 包产到户,提高农民收入
C. 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
D. 加入世贸,融入全球经济
有学者认为,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下列内容属于的“民主增量”的有
①首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④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评价:“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材料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包括
①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
②向西方学习的进程缓慢
③照搬西方体制
④民族资本主义孱弱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