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由红军学校与苏维埃大学军事政治部合并组成了苏区最高军事学府——红军大学。1937年1月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抗大命名的背景是
A.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B. 日本侵略造成严重民族危机
C. 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历史学家陈旭麓评价义和团运动是“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中世纪”指近代以前的历史阶段)。以下条款为义和团设想的对外和约,其中体现“回到中世纪”的条款包括
①“各国应赔偿中国兵费四百兆两”
②“外人不准在中国游历”
③“所有东西洋人与中国官场相见,须行叩头之礼”
④“德国将胶州交还中国”
A. ①③④ B. ①④⑤ C. ①②④ D. ②③⑤
《马关条约》签订后,英国《泰晤士报》认为:辽东半岛的割让无损于英国的利益,按照协议的其他部分,英国的利益可能有所增进。以下“协议”可以被英国援引以“增进利益”的有
①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②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
③开放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
④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晚清思想家郑观应指出:“外人在我国旅居,不隶我国治下,只受彼国公使领事所辖,一如在本国然。”造成这种状况的不平等条约的条款是
A. “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寄居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
B. “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C. “中国人与英国人交涉词讼,英人由管事官(即领事官)照办。”
D. “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
司马光在主持编撰《资治通鉴》时,对部分已经无法以确凿材料予以证实的事件,便以常理来推断其真伪虚实。这说明
A. 历史叙述带有陈述者的主观认识 B. 史料是构建历史认识的唯一要素
C. 历史叙述无法客观再现历史事实 D. 综合多种史料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 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C. 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 新的权力机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