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秦汉以后郡县时代,大一统政府产生,皇帝化家为国,于是管家的变成管理全国行政,封建家庭中的私职变成了大一统政府里的公职。”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 秦汉实现国家统一
B.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C. 封建经济的发展
D. 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体制显著不同,但在政治理念方面却有相同之处。相同之处体现在
A. “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B. “天下一家”“大一统”
C.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D. “天人合一”“敬德保民”
周代的棺椁制度有着明确的规定:“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考古发掘研究表明,有些大、中型墓,在椁室内置双重棺,可见记载大体上是可信的。随葬数量也是从天子到士依次递减。材料反映出的西周最主要的特点是
A. 贵族阶层生活腐化奢侈
B. 西周社会的宗法色彩浓厚
C. 西周社会阶级等级严格
D. 西周统治集团内部等级严格
“三代”姓氏分而为二。“姓”源于母系氏族,多带“女”旁。“氏”主要源于各级贵族的分封。秦汉以来,原来的“氏”大多转化为“姓”,姓氏合而为一。此后“氏”通常指女子娘家姓,称为“某氏”,男子反而不称“氏”。这一变化反映
A. 传统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崩溃
B. 女权社会为男权社会所取代
C. 民族大融合促进姓氏的发展
D. 国家的统一使姓氏走向规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锁国造成人们眼光的缺损,对外部世界的茫然,对国际世界的无知,对重大国权的沦丧,时人时论似乎处在浑然不觉的状态,……对领事裁判权仅认为是“通商之务,贵在息争”……直到19世纪60年代以后,清朝统治者才意识到其危害。
——摘自《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取得毙伤日军5万余人的战果。战后不到20天,美国国会就宣布给中国5亿美元的信用贷款。……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阵线的重要成员以后,1942年美英通知中国政府,愿意尽快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有关权益。
——摘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领事裁判权丧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美主动放弃在华特权的直接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选择近代以来影响国家主权的一个因素,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
——《毛泽东诗词选集》
材料二“对于农村而言,农民根本弄不清楚苏维埃是怎么回事。广东的农民知道著名共产党人苏兆征,因此就把苏维埃当成苏兆征的弟弟;而湘赣边区的农民则管苏维埃叫‘埃政府’,因为当地方言‘埃’就是我的意思……苏维埃运动在中国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这里的“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
——张鸣《红色的个案一一苏维埃乡村追求》
材料三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他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规定了革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工作报告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首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印证材料二所作的结论。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创造性地将中国革命引向胜利的道路,根据材料三说明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党的策略方针发生的变化。
(4)综合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历史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