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据材料推断,该思想家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最好途径是

A. 慎思明辨

B. 反省内心

C. 格物致知

D. 穷究物理

 

B 【解析】材料“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认为心是万物本源,理在心中,可知这是陆王心学的观点。心学认为寻理不必向外探求,反省内心、致良知即可明理,故本题答案选B项;ACD是程朱理学的途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元杂剧包公戏中的包公是廉洁正直、机智善断的清官。明传奇中包公的形象渐趋神化,权力无限扩大,民间更尊其为明法致公、为民请命的“司法之神”。包公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A. 市民阶层主导法制观念的变迁

B. 明代法治的理性精神丧失殆尽

C. 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强烈向往

D. 明传奇较元杂剧艺术成就更高

 

查看答案

下图为苏轼《治平帖》局部,对该作品书体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 笔画圆匀,富图案美

B. 字体方正,规范标准

C. 任情纵性,美感极佳

D. 行云流水,清晰活泼

 

查看答案

北宋时,民间娱乐场所需要大量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柳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这说明

A. 宋词只在民间流行与发展

B. 宋代文学日益商品市场化

C. 宋词婉约派占据主导地位

D. 文学平民化、世俗化趋势

 

查看答案

宋代以后,以“孝义治家”的义门大量出现,如浙江浦江县“义门郑氏”,历经宋元明三代传颂不息,在明代更被朱元璋赐以“江南第一家”的美称。义门的大量出现可印证

A. 江南门第观念较为盛行

B. 世家大族操控着地方政局

C. 儒家伦理受到社会重视

D. 宗族组织受商品经济冲击

 

查看答案

下列材料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①春秋时期,郑国发生了火灾,掌管祭祀的官员建议子产焚烧玉石向上天祈祷。

②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

③于是积极组织灭火。

④这说明当时以祭祀为核心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而世俗理性逐渐占据上风。

A.

B.

C.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