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陈旭麓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文中的“进门”、“落户”是指
A. 引进西方科学技术
B. 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C. 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D. 创建近代办学模式
有清代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小说教化功能的推广
C. 市民阶层的壮大
D. 贵族奢侈生活的影响
以下是一份不完整的某历史人物表,据信息判定此人是
姓名 |
| 称号 | 思想家 |
籍贯 |
| 思想主张 主要成就 | 提出“众治”的主张 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 |
生卒年 | 1613——1682年 |
A. 李贽
B. 黄宗羲
C. 顾炎武
D. 王夫之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据材料推断,该思想家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最好途径是
A. 慎思明辨
B. 反省内心
C. 格物致知
D. 穷究物理
元杂剧包公戏中的包公是廉洁正直、机智善断的清官。明传奇中包公的形象渐趋神化,权力无限扩大,民间更尊其为明法致公、为民请命的“司法之神”。包公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A. 市民阶层主导法制观念的变迁
B. 明代法治的理性精神丧失殆尽
C. 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强烈向往
D. 明传奇较元杂剧艺术成就更高
下图为苏轼《治平帖》局部,对该作品书体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 笔画圆匀,富图案美
B. 字体方正,规范标准
C. 任情纵性,美感极佳
D. 行云流水,清晰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