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对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认知和反思
B. 对欧美文明成果的肯定和赞扬
C. 对中国社会进行深刻思考和探索
D. 对三民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提出,孔子假托尧舜禹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主张。这种说法引起士大夫阶层的轰动,张之洞写了本《劝学篇》对康有为进行抨击。康有为此举旨在
A. 学习西方,传播启蒙思想
B. 粉饰自己,扩大社会影响
C. 去伪存真,揭露历史真相
D. 托古改制,倡导变法维新
梁启超、唐才常等在要求学生“熟读《噩梦》《明夷待访录》《日知录》等书”之后,与学生共同研习时“发挥民主民权之说而引申其绪,以启发思想”。这一做法意在
A.革除传统儒学教育的弊端
B.弘扬明末清初的民权思想
C.增强国人的政治民主认知
D.培养学生的民主革命精神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中国应创设新式海军,以后又建议清政府聘请洋人指导中国工匠制造战舰,还提出在闽粤两省的科举考试中增设水师一科,达到一定水平即可授予科甲出身。对魏源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A. 重视海防,寻求强国御敌之策
B. 中体西用,探索自强求富之路
C. 改革科举,创建近代新式学堂
D. 固守传统,维护天朝上国尊严
历史学家陈旭麓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文中的“进门”、“落户”是指
A. 引进西方科学技术
B. 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C. 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D. 创建近代办学模式
有清代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小说教化功能的推广
C. 市民阶层的壮大
D. 贵族奢侈生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