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金融学专家陈志武教授曾提出一个命题:“掠夺对西方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金融学专家陈志武教授曾提出一个命题:“掠夺对西方的崛起贡献有多大?”他指出:当前中学和大学的历史教育中认为:“西方的兴起靠的是掠夺,然后才有金融的发达,科技的进步,才有今天的现代化,即掠夺在先,发展在后。”然而陈志武教授坚决予以否定并论证两点:一是在16世纪西班牙从美洲掠夺金银之前,西欧商业银行的发达程度已经非常高,足以解决跨国贸易支付问题。二是如果西方的兴起或者崛起靠的是掠夺,为什么成吉思汗的蒙古掠夺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为什么最早征服美洲大陆并从拉美掠夺了大量金银的西班牙从17世纪就开始没落?为什么藏在地下的石油资源没有让当今的中东国家成为世界强国?如果掠夺在先,发展在后的观点成立的话,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方面的发展,也没有认识到古希腊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这些发展给西欧以超前的制度和崛起的实力。

——摘自《历史教学》2012年第2期

评材料中关于“掠夺”与“西方崛起”关系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讨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观点一:掠夺在先,发展在后,掠夺促进西方崛起。 ㈠态度:我同意“掠夺在先,发展在后,掠夺促进西方崛起”的观点。 ㈡论证: (1)黑奴贸易给欧洲带来巨额财富,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2)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殖民扩张与掠夺,给欧洲带去了大量的资金和原料,促使欧洲经济产生重大变革。 (3)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殖民霸权,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4)工业革命后,列强加紧殖民扩张,为欧洲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与原料产地。 ㈢总之,西方的掠夺使大量的财富流入西方,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本原始积累,所以我同意“掠夺在先,发展在后,掠夺促进西方崛起”的观点。 观点二:发展在先,掠夺在后,发展是西方崛起的基础。 ㈠态度:我同意“发展在先,掠夺在后,发展是西方崛起的基础”的观点。 ㈡论证: (1)政治:古希腊罗马的民主法治思想为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英国17世纪就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促进了英国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 (2)经济:14、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荷兰、英国组建大型商业公司,促进海外贸易发展。 (3)科技:文艺复兴后西方近代科技兴起,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4)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是西方崛起的精神因素。 ㈢总之,西方由于自身的内部发展,为掠夺奠定了基础,所以我同意“发展在先,掠夺在后,发展是西方崛起的基础”的观点。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国家崛起的评价,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根据材料选出观点,然后从政治、经济、科技和思想进行阐述,要求史实正确,史论结合,叙述清楚,最后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得出相应的结论,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一定的综合素质和夯实的基础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社会学家普遍认为,社会转型就是社会政治制度、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转型过程中各种制度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因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社会转型。在此之前中国社会仍然是血缘社会,在此之后虽然仍有浓重的血缘色彩,但转向了地缘社会;在此之前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在此之后是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中国自夏朝以来的四千年历史可以分为前后两大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就是这两大阶段之间的的转型时期。

——辛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材料二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材料三从1979年起,中国进入了双重转型阶段。双重转型是指体制转型和发展转型的结合或重叠。总结1979年至今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实践,中国在推行双重转型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可以把这些经验归纳为以下八项。

(一)体制转型是双重转型的重点。

(二)思想先行。……

——摘编自厉以宁《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

(1)据材料一,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前后的不同点;依据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作者为什么说美国共和政体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经济“双重转型”的具体内涵。“思想先行”是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经验,试以改革开放前后的史实予以说明。

 

查看答案

2015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著文指出,新一波全球化“浪潮”正扑面而来,这次规则之争成为焦点,区域互动或许才刚上路。“规则之争成为焦点”体现出

A. 全球化规则的制定有利于国际经济发展

B. 经济区域集团化加剧了世界经济的紧张

C. 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失去主导地位

D. 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发展

 

查看答案

一项统计显示,1951~1961年,英国对英联邦国内的出口已经从50%下降到32%,而同期英国对共同市场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出口和进口却显著增加。这种状况表明

A欧洲成为冷战的重心       

B.英美盟友关系破裂

C.西欧的经济联系加强       

D.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查看答案

在1979年大选获胜后,撒切尔夫人就声称“成千上万住在市政建房和新市镇中的人们第一次投票支持我们,是因为他们想要有购买他们自己住房的机会”,随后撒切尔夫人进行了“政府向后撤”的公有住房私有化改革,并贯穿她的三届任期。撒切尔夫人这样做主要是基于

A. 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失去活力

B. 经济危机无法支持政府高福利

C. 满足人民的需求以求赢得竞选

D. 私有化有利于增加政府的收入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冷战是在的国际格局背景下美俄两国围绕国家利益、势力范围而展开的遏制与反遏制、对抗和对峙的局势。”“乌克兰危机就美俄冷战局势最终确立的一个标志。据此可推知新冷战( )

A.以欧洲为双方的争夺焦点         B.对全球格局产生了影响

C.是小范围的国家力量对         D.涉及美俄以外的国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