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时,在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个领域,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文明世界”。19世纪40~70年代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一“文明世界”的反应是
①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洪仁开著述《资政新篇》
③洋务派倡导“中体西用”
④孙中山阐发“三民主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文字的频繁使用
B. 书写材料的不同
C. 各国变法的实施
D. “书同文”的推行
外国记者到延安采访时,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还有另一个中国啊!”称延安是“思想工厂”。这里的“思想”主要指
A. 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问题 B. 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 发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 解决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等问题
某村庄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经常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孙:“施恩图报非君子,恩将仇报是小人”“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蔽体,食能果腹,足矣”“得饶人处且饶人”“浪费一粒粮食就会遭到五雷轰顶”。你认为老人的言论反映出他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思想
①儒家
②道家
③墨家
④法家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明”之处在于
A. 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 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
C. 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 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明末清初,明代宗室藩王们及一大批官僚豪绅被镇压后,这些被镇压的藩王、官僚、豪绅所霸占的土地分布在山东、山西、湖南、湖北、陕西等地,当时清政府有的官吏建议统一回收,然后卖给农民耕种。而当时有的庶民一贫如洗,哪有钱购买这些土地呢?康熙作了一个令大部分清政府官吏张目结舌的决策,他下诏将藩王的土地无偿交给所在地的农民耕种,号称“更名田”。康熙在实施“更名田”的同时,大胆奖励官员、农民垦荒……他针对当时一方面国库粮食不充足;另一方面地方出现抛耕、荒耕的现实状况,在康熙十年,对新垦荒地免税的年限,由过去的三年放宽到四年,又宽到六年,最后宽到了十年;此外,康熙皇帝针对贫困农民在垦荒和兴修水利无资金、无耕牛的问题,他下令地方政府给予财政资助。他说:“流移者给以官庄(官田),匮乏者贷以官牛,陂塘沟洫修以官帑(公款),则民财裕而力垦者多矣。”并下令荒地垦熟后,原主不许复认,以鼓励垦荒者的积极性。
——曲路浚《从前清政府的棱镜中折射当代财政之伤》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初土地政策调整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初土地政策调整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