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而莫能行。”这体现了

A. 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

B. 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C. 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

D. 韩非子的严刑峻法思想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柔弱、坚强、柔、刚等均是相对而言的,均是蕴含着朴素辩证法思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辩证法思想而非“人定胜天”思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体现的是辩证法思想而非“兼爱、非攻”思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体现的是辩证法思想而非严刑峻法思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关于近代中国某一运动,有人如此评价:“结果和它的期望恰恰相反,它不自觉得把机捩(lie,即机器)拧拨了一下,当机捩一旦转动,就逐渐地向着毁灭旧制度的爆炸点走去,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迫使它停止下来。”该运动应该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史中经常提到“近代化”一词。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是指采用机器生产;从政治方面来说,是要求建立民主政治;从思想文化来说,是主张民主与科学。从这一观点出发,下列言论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有

①“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②“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打乱……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

③“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④“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一主张在当时的社会效果是

A. 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 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

C.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 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平等

 

查看答案

19世纪时,在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个领域,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文明世界”。19世纪40~70年代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一“文明世界”的反应是

①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洪仁开著述《资政新篇》

③洋务派倡导“中体西用”

④孙中山阐发“三民主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文字的频繁使用

B. 书写材料的不同

C. 各国变法的实施

D. “书同文”的推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