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李大钊等曾相信,社会的变革,只应“由人民自己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创造……地方自治和同业联合”的组织,逐步造成民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基础,以此来使国民直接成为国家主人,从而达到“打破阶级制度”“实行共同劳工”和“公有主义”的目的。这说明此时的陈独秀、李大钊
A. 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 赞同苏俄式的革命道路
C. 倾向和平的建成社会主义
D. 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而莫能行。”这体现了
A. 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
B. 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C. 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
D. 韩非子的严刑峻法思想
关于近代中国某一运动,有人如此评价:“结果和它的期望恰恰相反,它不自觉得把机捩(lie,即机器)拧拨了一下,当机捩一旦转动,就逐渐地向着毁灭旧制度的爆炸点走去,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迫使它停止下来。”该运动应该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中国近代史中经常提到“近代化”一词。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是指采用机器生产;从政治方面来说,是要求建立民主政治;从思想文化来说,是主张民主与科学。从这一观点出发,下列言论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有
①“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②“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打乱……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
③“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④“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一主张在当时的社会效果是
A. 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 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
C.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 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平等
19世纪时,在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个领域,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文明世界”。19世纪40~70年代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一“文明世界”的反应是
①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洪仁开著述《资政新篇》
③洋务派倡导“中体西用”
④孙中山阐发“三民主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