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史称“清末新政”。

——据《清德宗实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

(2)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

 

(1)向西方学习;自上而下的改革;侧重制度改革。 (2)原因:改革主导者不同;地方实力派对改革的认识与支持程度不同;推行过程不同;面临国内外情势不同。 实质:维护专制统治,抵制革命。 【解析】试题分析:第(1)小题,清末“新政”开始于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慈禧携光绪帝仓皇西逃之后,戊戌变法则发生在甲午战争清王朝战败后,二者都是发生在民族危机、统治危机加剧的背景下;二者都是向西方学习、学习西方的制度;二者的内容都涉及到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诸多方面,同时都是最高统治者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变革。概括下来主要有三个共性:都是向西方学习;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都是以制度改革为着力点。从材料中也可以看出“学习西方”、“侧重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第(2)小题,对于改革的结果差异,可以从影响改革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个大的方面分析。客观方面:从国际形势看,列强对这两次改革采取的态度是不同的,戊戌变法时列强更多的是冷眼观望,而新政时列强则是以持支持态度为主;从国内看,戊戌变法时国内反对派势力强大、抵制变法,地方实权派也鲜有支持变法。但是“新政”时地方实权派则是十分支持和配合。主观方面:戊戌变法所依靠的光绪帝手无实权,“新政”则是在实权派慈禧太后的主导下进行的;同时戊戌变法在推行的过程中存在操之过急的问题,相对而言,“新政”的措施比较缓和,有利于新政措施的落实。清庭改革的实质必然是维护统治,又由所学知识可知,此时革命之风日盛,清廷改革的另一个目的是以改革抵制革命、扼杀革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体系,通商口岸不断增加。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42~1846年,茶出口增长一倍,丝的出口增长将近五倍;1846~1856年,茶出口又增长55%,丝的出口增长三倍多。海关税收从1861年的490余万两增加到1902年的3000余万两。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随着西方商品与资本输出的扩大,部分国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1904年,张謇上奏朝廷,请准各省成立海洋渔业公司,购置新式渔轮,发展海洋渔业。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条约,允许百姓出国,“毫无禁阻”,仅南洋地区,就有中国移民500万人。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

 

查看答案

1973年1月,英国成为欧共体第七个成员国。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一改早前支持英国加入欧共体的态度,在后来欧共体都柏林峰会上豪言:“把我的钱还给我!”,要求欧共体减少英国需给付的预算份额。上述现象反映了

A.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B. 欧洲一体化损害了英国的国家利益

C. 英国希望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 一体化深化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按照自由主义原则确立了资本与商品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值的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的确立,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下列现象符合以上表述的是

A. 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了《航海条例》

B. 鸦片战争后,“值百抽五”关税税则的逐步形成

C. 《南京条约》附件关于最惠国待遇的规定

D. 拿破仑三世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

 

查看答案

1801年,民主共和党人杰斐逊从联邦党人约翰•亚当斯手中接过政权,在总统就职演讲时说“意见的差异并不就是原则的差异。我们遵守同一原则的弟兄们,曾被加以各种不同的称号。我们都是共和派,我们都是联邦派”。以下关于美国两党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美国两党之间既竞争又妥协,体现了民主共和精神

B. 美国两党之间互相制约和监督,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C. 美国两党在内外政策和治国方略的差异基本上消失

D. 党派意见并无原则差别,允许不同党派意见的存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