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此令出...

“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此令出自

A. 汉武帝    B. 宋太祖    C. 明太祖    D. 清雍正帝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个命令是永远废除丞相,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个命令出自明太祖,故C项正确;A项设立中朝;宋太祖与二府三司制有关,故B项排除;清朝雍正帝与军机处有关,故D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 增加税收    B. 恩泽贵族

C. 实现民族融合    D. 削弱王国势力

 

查看答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20世纪初的人类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同时也引发了深刻的变革。

材料一(一战期间)美国的亿万富翁们……发财最多。他们把所有的国家,甚至最富有的国家,都变成了向自己进贡的国家。他们掠夺了数千亿美元……每一块美元都有血迹,都有一千万死者和二千万伤者……所洒下的鲜血

——列宁《给美国工人的信》

材料二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从这场战争中还将出现一个不受侮辱、有权选举、有权工作和有权生存的美国黑人民族。

——美国黑人领袖W.E.B.杜波伊斯(1918年)

材料三一战爆发时,各交战国军队几乎所有的运输车辆都是马拖的,卡车只是刚刚开始使用。宣战时,英国陆军部一共只有80辆卡车。马恩河战役最紧张的时刻,法军为尽快封堵战线缺口,竟征调了巴黎的出租汽车载运士兵上前线。德国“施里芬计划”破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的主力是骑兵和步兵,人和马的体力是有限的,无法承担高强度的行军作战。大战期间,汽车的机动性引起人们的关注,四个轮子代替了两条腿,步兵向摩托化转变。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指出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2)“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所指的这个“开端”的含义及当时促成这一“开端”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3)材料三说明了一战客观上具有哪方面的积极影响?就这一积极影响,请再举一例。

(4)除上述三则材料所揭示的后果或影响外,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再列举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和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各一例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马克垚先生在《世界文明史》一书中说:“世界文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一种先进文明(资本主义文明)以“生存威胁”迫使其他文明(无论是强势文明还是弱势文明)不得不仿效它,20世纪上半期,有着自己文化与传统的亚非拉国家,在沿着原有轨迹缓慢行进的同时,又受西方资本主义更强烈的冲击。

请回答问题:

(1)17、18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取得长足发展。请说出其在自然科学、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

(2)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使全世界其他地区不得不注意甚至仿效,推动生气勃勃的新欧洲崛起的政治、经济因素主要有哪些?

(3)鸦片战争之后,面对“千古未遇之变局”,中国人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过程,“西学东渐”蔚然成风。请回答,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中,在不同阶段,“西学”内容各自有何侧重核心?西学的传播,对中国社会造成怎样影响?

(4)在强调文明多元化和个性化的今天,结合马克垚先生的观点,谈谈你对世界不同类型文明的认识?

 

查看答案

西方人文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哥拉

(l)材料一体现的人文精神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指出这一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因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

——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

(2)在灵魂得救的途径问题上,材料二持什么观点?此观点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

材料三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

——卢梭

(3)概括材料三中卢梭的主张。这些主张对欧洲思想和政治有何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儒家学说历经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留下了深深的步痕。

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在意识形态领域,也是最为活跃的开拓、创造时期”。

(1)就治理国家来说,战国时期出现了哪些各具特色的理论创造?以儒家、法家思想为例加以说明。

明清时期,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

(2)简述明清时期儒学有了怎样的发展?

“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理在公,其法在平,其制在文,其体在各明名分,其用在与时进化……故曰孔子‘圣之时者’也

——康有为《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序》

“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

(3)概括康有为、梁启超对儒学看法的异同。

而儒家以孝弟二字为二千年来专制政治、家族制度联结之根干,贯澈始终而不可动摇。使宗法社会牵制军国社会,不克完全发达,其流毒诚不减于洪水猛兽矣。

——吴虞《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一九一五年七月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表格

背景

主张

评价

 

 

儒家思想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批判儒家思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