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摈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制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材料三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

(1)材料一中英国政体既“没有割断历史”又“超越传统”的表现分别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美国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

(3)依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是如何在政治制度建设上“兼收众长,益以创新”的。

 

(1)“没有割断历史”:“光荣革命”后确立的新政体中保留了国王和议会,以及限制王权的传统。“超越传统”:由君主专制政体转变为君主立宪政体,权力中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原因:英国有限制王权的传统;英吉利民族崇尚中庸;“光荣革命”吸取了以往的教训并取得成功。 (2)标志:美国1787年宪法的颁布 表现: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构建“分权制衡”机制。 (3)学习美国,建立共和国,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为了维护民主、防止专制,又实行责任内阁制。 【解析】(1)对于英国人来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让人感到伤悲;克伦威尔的去世,让人感到愉悦;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让人感到担忧。英国的传统就是不能没有国王和议会,并且国王的权利要受到限制。“光荣革命”把传统的君主制改造成为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国王和议会,实现了国王和议会在国家权力上的转变,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地位,逐渐实现民主法治。从材料一看,可以知道英吉利民族是一个崇尚中庸的民族,而且以往的经验也让他们吸取了教训。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英国的《大宪章》与历史上的议会为英国留下了王权受到限制的传统。 (2)1787年宪法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根据这部宪法,美国成为一个实行联邦制的总统制共和国。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公民大会体现了人民主权,美国汲取历史的智慧,创设了国会,参议院由各州选举两名代表组成,众议院按照各州的人口比例选举代表组成,国会行使立法权,通过代议制实现了人民主权。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总统是国家元首,掌握国家行政权力,为了防止君主制的复辟,美国政体实行分权制衡的原则,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因此,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3)材料中说孙中山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题目要求回答对外国经验的学习和借鉴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对外国的借鉴主要体现在学习美国,建立共和国;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为了维护民主、防止专制,又实行责任内阁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起初多为列强强迫清政府所开,因此又被称为“条约口岸”,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王朝开始自开商埠,一种新型的通商口岸由此出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京条约签订后,朝野上下对五口通商痛心疾首,认为……五口同开,必将祸患中国更甚……李鸿章曾就《烟台条约》中“添开口岸”条款发表评论,认为中国已经门户洞开,“即添数口,利弊各半”;“西洋各国到处准他人寄居贸易,而仍日益强盛,可知其病不在添口,而在不能自强”。……甲午战败后,伍廷芳认为,中国不如主动打开国门,像日本那样全境开放,无论大小各国皆于通商……应是“利多弊少”。

—— 申学锋《中国近代对外开放史》

材料二 “……使皆由中国自辟商埠,则此疆彼界虽欲尺寸侵越而不能。今通商之地日益多,占地之谋日益甚,非自辟华市以清其限制,则官司隔膜无可稽查……大兴商埠,则商贾通而民不为病,厘捐撤而国不患民贫。” 

—— 维新志士陈炽《大兴商埠说》

材料三 18984月,清总理衙门相继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批准,这是中国第一批自开的商埠。同年8月,清廷又颁布“广开口岸”上谕:“欧洲通例,凡通商口岸,各国均不得侵占。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著沿江、沿海、沿边各将军督抚,迅就各省地方悉心筹度,如有形势扼要、商贾辐辏之区,可以推广口岸展拓商埠者,即行咨商总理衙门办理。惟须详定节目,不准划作租界,以均利益而保事权。”

—— 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通商开埠”认识的变化轨迹。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分析指出国人主张“自开商埠”的原因。据材料二、三,概括维新志士与清廷主张“自开商埠”的相同意图,并结合所学指出其与“条约口岸”本质上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雅典人的政治与宗教经常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雅典宗教活动中妇女经常参加并拥有特殊地位,而且常常担任祭司和预言者的身份;伯利克里的法令规定享有公民权利之人仅以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为限。这说明雅典妇女

A. 通过宗教拥有政治权利    B. 虽无政治权利但部分人有公民身份

C. 完全被剥夺了公民身份    D. 与男性一样都可拥有完全的公民权

 

查看答案

陈旭麓说:“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竞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解正确的是

A. 革命任务与旧民主主义革命不一致

B. 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C. 革命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D. 未来前途是资本主义

 

查看答案

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巨大的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A. 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 终结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C. 开启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D. 改变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查看答案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夕李鸿章多次提及,“己付各国公论”,英、俄等国“必有办法”;“我不先与开仗,彼谅不动手”。据此分析,李鸿章寄希望于列强调停的原因是

A. 中国综合国力比日本差

B. 日本的侵略活动破坏了世界和平

C. 清政府对西方列强长期实行友好政策

D. 日本的侵略会危及西方列强的在华利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