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的深刻变化。以下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的深刻变化。以下是二战后重要国际经济组织建立简表:

名称

时间

备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945年

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的全球性组织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1947年

推进贸易自由化的全球性组织,1994年改组为世贸组织

经济互助委员会

1949年

苏联为首的欧洲社会主义经济共同体

巴黎统筹委员会

1949年

西方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禁运和贸易限制的组织

石油输出国组织

1960年

石油生产国协调和统一石油政策的组织

可可生产者联盟

1962年

非洲、南美可可生产国的合作组织

77国集团

1964年

发展中国家推进经济团结与合作的组织

欧洲共同体

1967年

1993年发展成为欧盟

东南亚国家联盟

1967年

东南亚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天然橡胶生产者协会

1970年

亚洲天然橡胶生产国的协作组织

西方七国集团

1976年

美国、日本和欧洲主要工业国会晤和讨论政策的论坛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989年

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

北美自由贸易区

1994年

北美三国的经济合作组织

20国集团

1999年

世界20个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合作论坛

金砖国家

2009年

中、俄、印、巴、南非等新兴经济体的合作组织

 

提取材料所蕴含的世界经济发展的信息(3条),并简要阐释。

 

示例: 全球化、区域集团化迅速发展,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二战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的建立,促进了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全球化进程;欧共体、欧盟、东盟、北美自由贸易区、20国集团、金砖国家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反映了区域集团化的迅速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反映了90年代以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冷战对峙延伸到经济领域。经互会和巴黎统筹委员会的建立,体现了华约和北约两大集团在经济领域的对抗,阻碍了全球化进程。 第三世界积极开展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石油输出国组织、可可生产者联盟、天然橡胶生产者协会、以及77国集团、东南亚国家联盟等组织的建立,表明第三世界国家力图通过加强团结协作,维护自身权益,反映了第三世界的兴起。 世界经济格局日益多极化。西方七国集团的建立呈现了西欧、日本的崛起;金砖国家反映了新兴经济体的发展,20国集团进一步反映了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的发展。经济格局的多极化推动了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注:答案包含了包含着对发展信息的简单评述,考虑分值因素,设问没做要求。标准请自行把握。 【解析】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表格角度如:全球化、区域集团化迅速发展,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或者,发展与问题并存,要列举发展的因素和阻碍的因素。或者,中国与世界的融合。要揭示中国是怎样融入世界的。或者,不同经济发展模式各有优点,可以互相学习借鉴,结论是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多种模式共存)的趋势,各国要根据国情选择发展模式。 示例1: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阐述:欧共体等经济区域集团的建立,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与文化交流;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的演进,促进了各国市场的开放,各成员国之间逐渐取消贸易壁垒,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使世界贸易建立起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贸易体系;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进一步促进经济全球化。小结:这都说明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阻挡,人类文明已融合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答案示例2:发展与问题并存。阐述: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活。互联网为全球化的发展提供技术条件。经济全球化与科学技术是双刃剑,会带来破坏环境和生态平衡等一系列问题,洛杉矶化学烟雾事件说明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科技的进步仍不能克服艾滋病等重大疾病对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威胁。虽然和平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但仍有恐怖主义等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存在。小结:人类文明要获得新的演进,就要不断解决人类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以迎接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答案示例3:中国与世界的融合。阐述:1978年改革开放,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设立,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为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小结:中国与世界的融合,既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答案示例4:不同经济发展模式各有优点,可以互相学习借鉴。阐述:西方国家借鉴了计划经济的某些特点,普遍采用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如日本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方针,制订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规划。中国借鉴了市场经济的某些特点,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小结: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多种模式共存)的趋势,各国要根据国情选择发展模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莎士比亚的作品把新兴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故事搬上舞台,通过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的热情讴歌,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莎士比亚创作初期,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的统治时期,当时英国是世界上的海军强国,经济繁荣,文学璀璨辉煌。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君主往往是反面角色,尽管如此,伊丽莎白女王并不阻扰莎士比亚创作,反而支持莎士比亚剧院。

莎士比亚戏剧在17世纪陆续传入德、法、意、俄和北欧诸国……形成全球范围的西方戏剧文化圈。随着英语覆盖地域的剧增,莎士比亚戏剧迅速膨胀为世界性的戏剧遗产。

材料二受当时反理学、反传统、反专制的异端思想影响,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以情反理”,《南柯记》《邯郸记》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秩序的批判意识和否定精神。汤显祖的戏剧题材范围比较狭窄,作为一个正统的士大夫文人,他的表现对象只是其熟悉的科举官宦生活,表达的是传统儒人的思想感情,其作品影响力局限于文人圈。

汤显祖遵循曲牌体戏曲规范进行创作,按照严格的曲律格范进行曲牌填词,运用的是雅化的文言曲词工具,其作品受到同时代和后世文人的极高赞誉,但在广大普通民众中难以产生共鸣。莎士比亚有着熔铸生活词汇的天赋,广泛采用当时蓬勃兴起的市井民间语言:民谣、俗语、俚语、古谚语等。

——摘编自《汤显祖和莎士比亚——16世纪戏剧双星的文化际遇》

(1)根据材料一,概括莎士比亚进行戏剧创作的有利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经久不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主要不同及原因。

 

查看答案

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中,时空的界限被打破,现实与非现实的东西交织在一起,神奇的描写与现实的反映达到一种奇妙的结合;在许多超现实主义的小说中,我们还能见到时间的分割、时间的变形等。这反映出

A. 现代科学技术影响文学创作题材

B. 现代文学风格在不断的推陈出新

C. 超现实主义已成为当代文学主流

D. 西方社会精神危机促进文学发展

 

查看答案

2017年2月,英国议会下议院投票通过政府提交的“脱欧”法案,授权首相特雷莎•梅启动“脱欧”程序。3月英国政府正式启动脱离欧盟的程序。“脱欧”问题实质上反映了

A. 英国与欧盟其他成员国矛盾激化

B. 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中断

C. 主权让渡与国家利益的冲突

D. 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增强

 

查看答案

冷战时期的政治评论员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这些评论员认识变化的背景是

A. 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B. 两极格局瓦解使大国对抗的危险消失

C. 联合国作用的增强

D. 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出现新的不稳定性因素

 

查看答案

1875年宪法是一份有宪法之名而无宪法体系的独特文献,……君主派最为讨厌的“共和国”一词最终被塞进了宪法,共和派(特别是激进共和派)原本希望建立更难体现“民主”色彩的一院制议会,但最后还是确立了参、众两院制议会体制。这体现了

A. 当时各派的妥协

B. 当时各派不满意该宪法

C. 当时法国政治环境复杂

D. 宪法的不稳定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