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高宗时的薛元超以父荫袭爵后擢升宰相,却因“不以进士擢第”而抱憾终身;唐宗室子弟...

唐高宗时的薛元超以父荫袭爵后擢升宰相,却因“不以进士擢第”而抱憾终身;唐宗室子弟李洞因屡困于科场,曾赋诗:“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恸哭一生休。”这表明唐朝科举制度

A. 打破了宗室势力对官职的把持

B. 改变了士人的仕途观

C. 强化了士人崇儒入世的观念

D. 维护区域人才选拔公平

 

B 【解析】据材料提到,因“不以进士擢第”而抱憾终身……“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恸哭一生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科举入仕的观念受到重视,说明科举制改变了士人的仕途观,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宗室势力对官职的把持,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崇儒入世的观念,故C错误;材料也未涉及区域人才选拔公平的问题,故D错误。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北宋时期,政府在科举考试时实施了一些如别头试(将与考官有亲属关系的考生与常规考生分开考试,其阅卷、命题自成一体)、糊名法(指将考试考生的试卷上姓名、籍贯、年龄等信息密封起来)等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效。这些措施意在说明

A. 政府加大对考官的管理

B. 科举制已经走向了完善

C. 根本上杜绝了考试作弊

D. 政府注重选拔人才质量

 

查看答案

关于李渊起兵反隋,《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载,李渊对李世民说隋历将尽,吾家继膺符命,不早起兵者,顾尔兄弟未集耳,《资治通鉴》则称:“渊大惊曰:‘汝安得为此言,吾今执汝以吿县官。’”经过李世民反复劝说,李渊对李世民说吾儿诚有此谋,事已如此,当复奈何,正须从之耳。”这反映出

A. 历史事实可以通过历史叙述来呈现

B. 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C. 文字史料可能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

D. 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查看答案

唐代谏官,多由门下省长官选取有学问、有气节的人充任,他们随从在宰相身旁,宰相有时不便同皇帝讲的话,多由谏官来讲。这反映出唐代谏官制度

A. 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

B. 改变了三省的运行机制

C. 有助于决策层沟通和谐

D. 有效限制君主独断专行

 

查看答案

钱穆评价三省六部制说:“论此三省之来历,尚书本事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也即是在内廷掌理文件之意,侍中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唐代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执政长官

A. 导致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

B. 反映了官僚内部矛盾尖锐

C. 标志着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D. 调整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查看答案

史料记载,汉初御史、丞相史监察,察无专区、责任不明;汉武帝时期创立的刺史制度分为十三部州,每刺史察一州,监察对象除“强宗豪右”外,对朝廷在地方上的命官仅限于郡国二千石。这一变化体现出

A. 有效地加强了君主专制

B. 王国问题依然客观存在

C. 地方命官完全受控于刺史

D. 汉代监察体系逐渐趋于完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