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从1906年11月开始,清政...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从1906年11月开始,清政府参照西方“三权分立”的模式,把“刑部著改为法部,专任司法;大理寺著改为大理院,专掌审判……清末政府仿照国外资本主义大陆法系国家的司法体制、在各级审判机关内部设立检察厅专门负责刑事案件的侦查和公诉,开创了在中国司法体制上实行控审分离的先河。中国传统的诉讼审判机制中无独立的诉讼法体系,又无明确的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的区分。在清末变法过程中,沈家本通过考察和研究东西方各国的法律制度,提出首先要区分民诉、刑诉的主张……中国古代按照“有罪推定”原则,无视法律当事人的权利,实行下纠纷式审判方式。清末政府通过《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以及其后几部法律,第一次在中国历史上规定了辩护法和律师制度,被告人有权对自己所受到的控诉进行辩护,并随时可以自己选择或由法定代理人为其选任辩护人。

——摘编自刘哲《清末司法的近代化变革》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司法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司法改革存在的弊端。

 

(1)特点:司法审判专业化、独立化;借鉴西方司法模式;尊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推崇律师辩护制度。 (2)弊端:建立和管理模式流于形式;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在君主专制体制下,无法保障司法审判的公正与公平。 【解析】依据材料中“实行控审分离”“区分民诉、刑诉的主”“了辩护法和律师制度”的信息归纳回答。 依据材料和所学从管理模式流于形式、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以及无法保障司法审判的公正与公平角度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孔孟荀到董仲舒,儒学完成了由平民儒学到官方儒学的第一次转型和跨越,自此以下,两千多年间,儒学一直充当着国家意识形态的角色。儒学由民间进入宫廷后,借助强大的国家机器,尤其是教育制度和人才选拔制度,使儒学得以广泛传播和普及,并不断向周边国家和地区渗透。然而,官方化儒学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儒学发展的同时,也腐蚀着儒学的机体,曲解了儒学的精神,扼杀了儒学的创造力,甚至败坏了儒学的声誉。

——颜炳罡《民间儒学何以可能?》

材料二元初统治者对文教、科举的不重视,大贡的知识分子不能进入仕途,他们或从事底层教育(书院、私塾),或进入底层政治系统,他们将理学的精神渗透在教育理念和地方政治治理中;还有一部分人因无法进入仕途,或选择隐逸著述,或选择创作杂剧糊口度日,他们在信仰上虽然出现危机,但是仍在一定程度上坚持着儒家信仰,理学在他们的作品,诸如诗词、杂剧、元曲中得到体现。仁宗延佑元年(1314年)科举恢复,程朱理学的典籍尤其是朱嘉《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必备书目。

——朱军《元代理学与社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学完成由民间进入宫廷的第一次转型的背景和表现。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及其成因。

 

查看答案

总督始设于明朝,明初常遣尚书、侍郎、都御史至地方解决紧急问题或安抚军民,这些总督因事而设,事毕即撤;明朝中叶,总督近于定制,管辖范围在一省之上,多至五省,其作用主要是协调各省关系,防止各地方之间因互不相属而互相推诿。总督职位的设置

A. 约束了官员权力滥用

B. 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C. 削弱了地方三司分权

D. 有效防止官员的腐败

 

查看答案

唐高宗时的薛元超以父荫袭爵后擢升宰相,却因“不以进士擢第”而抱憾终身;唐宗室子弟李洞因屡困于科场,曾赋诗:“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恸哭一生休。”这表明唐朝科举制度

A. 打破了宗室势力对官职的把持

B. 改变了士人的仕途观

C. 强化了士人崇儒入世的观念

D. 维护区域人才选拔公平

 

查看答案

北宋时期,政府在科举考试时实施了一些如别头试(将与考官有亲属关系的考生与常规考生分开考试,其阅卷、命题自成一体)、糊名法(指将考试考生的试卷上姓名、籍贯、年龄等信息密封起来)等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效。这些措施意在说明

A. 政府加大对考官的管理

B. 科举制已经走向了完善

C. 根本上杜绝了考试作弊

D. 政府注重选拔人才质量

 

查看答案

关于李渊起兵反隋,《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载,李渊对李世民说隋历将尽,吾家继膺符命,不早起兵者,顾尔兄弟未集耳,《资治通鉴》则称:“渊大惊曰:‘汝安得为此言,吾今执汝以吿县官。’”经过李世民反复劝说,李渊对李世民说吾儿诚有此谋,事已如此,当复奈何,正须从之耳。”这反映出

A. 历史事实可以通过历史叙述来呈现

B. 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C. 文字史料可能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

D. 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