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说:“从前为清政府所制,欲开发而不能,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卜。然不可不防一种流弊,即资本家将从此以出是也。”为此,孙中山
A. 全力投身民国实业发展
B. 提出了“耕者有其田”
C. 与中国共产党实行合作
D. 主张应该“节制资本”
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同时指出“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述旨在强调
A. 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B. 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
C. 社会动荡需要强势人物 D. 袁世凯上台利于社会发展
19世纪末的学者吴汝纶在《深州风土记》中对河北一带有如下记载:“畿辅深冀诸州,布利甚饶。纺织皆女工。近来外国布来,尽夺我国布利。间有织者,其纱仍购之外国,故利入甚微。”这则材料说明我国近代手工棉纺织业
A. 在洋布冲击下全部走向破产
B. 出现纺纱与织布分离的趋势
C. 开始向机器棉纺纱方式转变
D. 织布以洋纱为原料迅速发展
1911年10月12日,湖北起义军颁布公告,明确规定:“虐待商人者,斩。扰乱商务者,斩。关闭店铺者,斩。繁荣商业者,奖。”这则公告
A. 反映了中华民国政府的经济政策
B. 体现了革命党鼓励发展实业的决心
C. 表明湖北军政府只代表商人利益
D. 说明武汉当时的社会秩序十分混乱
梁启超曾说:“(李鸿章)与外人交涉,尤轻侮之,其意殆视之如市侩,谓彼辈皆以利来,我亦持筹握算,唯利是视耳。”材料表明李鸿章
A. 仍存天朝上国的思想残余
B. 认识到近代外交的某些特点
C. 提倡平等互利的国际关系
D. 主张与列强展开工商业竞争
十九世纪90年代初,不少官僚地主,既投资新式产业,如棉纺织业,又大量购买田产,增强自己的地主地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
B. 近代工业利润的驱使
C.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D. 中国处于半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