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A:“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B:“...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A:“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B:“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C:“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

材料二

材料三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材料四

(1)材料一中的A、B、C分别是哪位思想家的名言?

(2)材料二图中所示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谁的思想理论?作为辛亥革命重要成果却已成“空壳”的是什么?

(3)材料三描述的是毛泽东思想形成时期的哪一革命理论的实践?延安时期毛泽东还形成了怎样的革命理论?

(4)结合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发生了哪三次历史性的巨变?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1)人物:A:黄宗羲;B:顾炎武;C:王夫之 (2)孙中山。空壳:中华民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4)历史巨变: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改革开放;共同特点: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解析】试题分析:(1)本小题主要考察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是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主要思想观点是:猛烈批判君主专制,提出“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顾炎武主张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首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王夫之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猛烈抨击“孤秦”、“陋宋”,深刻揭露了秦始皇及历代帝王之私,批判了秦朝以来的暴政。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二图中所示内容为中国同盟会的纲领,孙中山在同盟会的发刊词中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纲领,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小问,指的是中华民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词,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从关键词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这句话,可以得出这里的山指的是井冈山。历史背景的回答,考生要结合此时是1928年,联系教材知识不难回答,此时秋收起义后,创建革命根据地,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第二问结合书本知识不难回答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4)本题考查基础知识,属于识记内容。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答案:20世纪的第一次巨变是指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第二次巨变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第三次巨变是指改革开放。共同特点: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致力于科学传播,促进中国社会发展。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管师夷长技的主张遭到强烈反对,但统治者面对着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忧外患,为生存计还是不得不实践这一主张。首先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深入到全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学理的层次和阶段。为了对抗顽固派在基本理论问题上的挑战,终于结晶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高度概括的理论模式。

——雷颐《取静集》

材料二泰西之强,不在军兵炮械之来,而在其士人之学,新法之书。……其开智学而穷物理也,穷物理而知化也,……今穷物理之本,制电、制雨、制冰、制水、制火,皆可以人代天工,是操造化之权也。操造化之权者,宜其无于敌也。

夫中国今日不变法日新不可,稍变而不尽变不可,尽变而不兴农、工、商、矿之学不可,欲开农、工、商、矿之学,非令士人通物理不可。

——摘编自康有为《日本书目志》

材料三以人文思想为主的科学传播者,系统展示了科学精神对文化的巨大作用和影响。通过彰显科学怀疑和批判的精神,新文化运动对传统采取了激进的批判态度,“打倒孔家店”一度成为激进的知识分子进行文化革新的口号。通过推崇理性和实证的精神,新文化运动扫除了大量玄学迷信的鬼话,有力推进了民众心智的启蒙。而科学推崇说服而非压服的精神,又为国人解决政治中的分歧提供了一个范例,对中国民主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焱、郝苑《科学精神的启蒙——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传播》

(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有何变化?直接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对科技与变法关系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持这种观点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科学精神的内涵及其影响。

 

查看答案

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控制思想以儒家学说为核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董仲舒的社会控制思想是基于其特定理论基础之上的系统化思考,这一理论基础即是以思想、政治上的“大一统”为社会控制的理想目标,教而后善的人性论、天人感应的宇宙观为社会控制的理论前提和基础。

——韩进军  刘永艳《论董仲舒社会控制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

材料二  朱熹认为,只有在思想意识及封建纲常伦理上家族、宗族、国家、社会同构,才能保证国家对乡村的统治形式及有效秩序……使儒家维护封建纲常的价值形态获得更多更广泛的认同。

——李禹阶《朱熹的家族礼仪论与乡村控制思想》

材料三  在一个排斥农民享有受教育权利的社会里,绅士社会掌握着知识和文化霸权,教化、伦理、法规、祭祀、宗族等一切社会责任与权力为一体,成为乡土社会的实际权威……在全国范围内构造了一个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网络。国家所必须的思想意识——包括国家的法令政策,就是通过这个网络突破了千差万别的地域性习俗与文化,渗透到那些看似封闭的乡村角落的。

——杨阳《王权的图腾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社会控制思想的核心内容和目标。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为实现材料二中的构想提出的主张。比较材料一、二,说明董仲舒和朱熹在社会控制方面的侧重点。

(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传统社会控制思想的认识。

 

查看答案

“大量使用了光与色的组合,使画面上的旭日、河水、晨雾、小舟、远方的景物,随着光色的变化而交相辉映,给人以特有的整体感”。这里描述的作品是

A. 《向日葵》    B. 《樱桃和桃子》    C. 《日出·印象》    D.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查看答案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写道:“英国在不得不忍痛失去(北美)那一大片殖民地领土之后,还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 ‘儿子’后来居上,在现代民主化改革方面遮蔽了作为首创者的母国的光荣。”这里的“儿子”在现代民主化方面的首创主要表现为

A. 政党制度的建立    B. 权力分割制约

C. 国会分成两院    D. 确立共和政体

 

查看答案

到18世纪基督时代为止,世界文明以农业为基础已有一千年了,然而,在18世纪,人们离开了原始的生活基地,进入到从未梦想过的新天地。这场革命在19世纪还未结束之前,就控制了整个世界。刘易斯·芒福德写道:机械学成了新宗教,给世界带来了一个新的救世主。”“这场革命是指(    )

A.工业革命           B.经典力学

C.启蒙运动           D.宗教改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