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对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A. 希望完全学习欧美的政治经济制度
B. 社会革命指的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C. 希望避免欧美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
D. 我国民本思想自古就有且最为发达
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在武昌起义后第六天致函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运动(指武昌起义)进行的方式有条不紊以及对外国利益所表现出来的显著尊重,使得它同以前所有此类起事区别开来,并且在中国人中间获得了对它的一定程度的同情,而满清朝廷再也不能声称享有这种同情了。”这说明
A. 辛亥革命不具备反帝性
B. 清政府陷于政治孤立
C. 列强已经找到了新的代理人
D. 革命派对列强抱有幻想
20世纪初,一份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在作乱以反满”。文中“维新党”的代表人物是
A. 慈禧
B. 孙中山
C. 李鸿章
D. 康有为
中国广大民众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欺侮面前表现出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无比痛恨,不能说不是一种爱国主义……但是他们的泣血行动最终没有达到爱国的目的,反而导致中国近代历史上更大的灾难,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的爱国初衷却转化成误国结果。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戊戌变法
C. 义和团运动
D. 辛亥革命
1853年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颁布《太平礼制》,规定:“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这表明
A. 太平天国政权已经不能代表农民的利益
B. 太平天国领导人没有摆脱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
C. 洪秀全已成为封建地主阶级的代理人
D. 洪秀全力求完善农民政权的法律制度
太平天国失败后,清王朝为恢复社会秩序对所谓的“忠义之士”进行表彰和纪念。在这一过程中,地方精英通过主持本地区纪念活动趁机扩大自己的影响,地方社区则通过表彰自己社区的“忠义之士”确立自己在战后新秩序中的地位。这表明
A. 朝廷意在重塑正统价值观 B. 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C. 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D. 社会各阶层争夺政治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