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

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编者认为这套书的最终目的,是鼓励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历史,不会只给一种答案。据此判断,编撰此书体现了

A. 价值判断高于史实判断

B. 对于民族国家身份的认同

C. 历史共识需要批判思维

D. 批判思维比历史真实重要

 

C 【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编撰教科”、“最终目的是鼓励学生以批评的眼光看待历史”可知,题目强调的是历史共识需要具有批评思想,故选C;AB均与题意无关,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AB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当前,人们提到或使用“全球化”一词时,往往没有将“全方位的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进行明确区分,而是将特定和有限度的“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目前

A. 人们对全球化的理解逻辑混乱

B. 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

C. 全球化的政治意图被刻意淡化

D. 全球化的经济意义被刻意彰显

 

查看答案

1987年,英、法、意等12国签署了单一欧洲文件,一致同意制定共同的生产标准,消除资本流动的障碍,寻求统一的税率,相互承认别国颁发的专业和商业执照,遵守共同的劳动权利宪章。各国将共同创建一个“没有国界的欧洲”。该文件的签署

A. 启动了欧洲经济的多领域合作

B. 为欧盟成立奠定基础

C. 表明了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实现

D. 为欧元发行扫清障碍

 

查看答案

1971年,作为不结盟运动成员国的印度与苏联签署了《印苏和平友好合作条约》,规定在任何一方遭到进攻威胁时,双方应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和平与安全。该条约

A. 凝聚了不结盟运动的力量

B. 扩大了社会主义阵营

C. 影响了美苏“冷战”态势

D. 促成了中美关系改善

 

查看答案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A. 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 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 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 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1929年危机之后,政府的大财政都变成常态了……凯恩斯主义现在比较流行,已摧毁了很多国家潜在增长的能力,在这个意义上,这可能是个不幸的事情。”该学者认为凯恩斯主义

A. 遭到众多国家的抵制    B. 刺激经济具有时效性

C. 对经济发展的危害性    D. 损害后发国家的利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