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诗歌与民谣可以作为历史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承载了大量的历史信息。阅读材料,完成...

诗歌与民谣可以作为历史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承载了大量的历史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道光祸国殃,人民苦难殇。条约被迫签,主权遭沦丧。列强不要脸,通商占香港。历史须铭记,国兴民族强。 

                                                               --来自网络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银两高赔付,主权多丧缺。列强欢乐死,诸夏苦悲绝。租界八方设,津门九处切。半殖民确立,全赤县遭劫。 

                                                                --来自网络

材料二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郑观应《闻大东沟战事感作》

材料三  神出洞,仙下山,附着人体把拳玩。掀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鬼,心胆寒,英美德俄尽萧然。洋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 

                                                                --某运动揭帖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的三首诗分别针对的不平等条约,概括其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2)指出材料二、三分别反映的历史事件,比较材料二、三反侵略斗争主体的不同, 并概括二者的共同影响。

(3)结合所学,给上述诗歌与民谣确定一个主题

 

(1)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影响:使中国社会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历史事件:黄海海战、义和团运动 主体不同:材料二的斗争主体是政府与军队,材料三是社会的底层民众(或农民阶级) 共同影响:都展现了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精神;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列强的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 (3)主题:列强侵略与中国军民的反侵略斗争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道光祸国殃,人民苦难殇。条约被边签,主权遭沦丧。列强不要脸,通商占奋港”可以判断出是《南京条约》;由“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可以看出是《马关条约》;由“银两高赔付,主权多丧缺。列强欢乐死,诸夏苦悲绝。租界八方设,津门九处切”可以看出是《辛丑条约》。第二问结合所学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角度回答即可。 (2)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由“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结合所学可以看出是黄海海战;由“神出洞,仙下山,附着人体把拳玩。掀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英美德俄尽萧然。洋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可以看出是义和团运动。第二问结合所学回答政府、军队和民众即可。第三问从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角度回答。 (3)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比较问题能力。材料一中的材料体现的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而材料二和材料三则体现的是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可以概括为列强侵略与中国军民的反侵略斗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元初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质问:“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

——《元史》

材料三(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后在朝议如何管辖地方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两种意见?这两种意见的最主要分歧是什么?

(2)材料二表明,元初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存在着怎样的争执?

(3)材料三表明,元初地方行政设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意义?

(4)以上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什么?

 

查看答案

20世纪80年代后,台湾的报刊上人们经常能读到类似“近乡(大陆)情更怯”的文章,胆大者更写出同大陆子女亲人如何在海外见面的感人情节。此状况(  )

A. 说明两岸对抗关系已出现缓和    B. 推动了“和平统一”方针的提出

C. 客观上有利于两岸坚冰的打破    D. 表明台湾民众支持“一国两制”

 

查看答案

下列是某一协会组织口头回复对方时表述的要点:“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本此精神,对两岸公证书使用(或其他商谈事务)加以妥善解决。”据此判断这一事件是(  )

A.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B. “九二共识”

C. 连战“和平之旅”演讲    D. “一国两制”构想提出

 

查看答案

1959年台湾外交部发文:今后凡对外提及大陆时,改“红色中国”、“共产党中国”为“中共政权”;提及自己时,将“自由中国”改称“中华民国”。这一变化反映出(  )

A. 对“一国两制”原则的认同    B. 释放出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

C. 放弃了敌视大陆的立场    D. “一个中国”的政治理念

 

查看答案

19588月,蒋介石听到解放军炮打金门的消息后,接连叫好,并随即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发表谈话,公开拒绝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提出的“国民党从金门.马岛撤军以实现台湾海峡中立化”的要求。这说明(  )

A. 蒋介石带有强烈的好战情绪    B. 蒋介石企图借机使台湾问题国际化

C. 蒋介石为台湾独立找到理由    D. 蒋介石有着可贵的民族主义思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