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余相信美国之政策端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余相信美国之政策端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

材料2: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

材料3:1997年,大国高层会晤的广泛和频繁为多年所少见。今年秋江泽民主席访问美国,同克林顿总统进行了会谈。两国领导人就中美关系的发展目标和框架达成了共识,决定“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江泽民主席同叶利钦总统今年实现了互访,进一步肯定中俄之间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人民日报》(1997年12月15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概括指出美国战后初期的外交政策及其具体体现。

(2)根据材料2,指出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3,指出21世纪大国之间致力于建立怎样的关系?有何意义?

 

(1)外交政策:“冷战”政策。体现:提出杜鲁门主义,实行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 (2)变化:两极格局受到冲击,出现多极化趋势。原因: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中国的发展等。 (3)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意义: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美国在二战之后逐步开始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封锁,实行“冷战”政策。这一些了的政策具体体现在他的行动中,在经济方面是马歇尔计划,政治上是杜鲁门主义,在对外关系上建立北约。 (2)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体现出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着重强调了两极格局受到的冲击,以此论述多极化趋势的可行性。对于多极化的原因,应从世界背景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角度来谈,要全面细致。 (3)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很明显的给出21世界的大国关系主要是建立新型战略伙伴。说到底是不结盟运动的继续发展。它的意义是深远的,对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人们从不同角度认识这场战争,对其战败的原因一直 是学界关注的焦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 钉,遇击即破,并不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

——《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 年)

材料二 至于鸦片一案,则为清运告终之萌芽。盖是役也,为中国科学落后之实验,

为中国无世界知识之实验,为满洲勋贵无一成才之实验。

——孟森《清代史》

材料三 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是一个军事问题,

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

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在近 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

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 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中国先进的知识分

 

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 170 周年反思》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

(2)材料二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作者认为这场战争实际是一个思想问题,请指出这一思想问题的 实质。举例说明清代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内部改变的实践。

 

查看答案

以下是一份护照的主要内容:“兹有本国人名口口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该类护照最早出现的时间可能是

A. 鸦片战争时期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 甲午战争时期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查看答案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这反映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

①“另起炉灶”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③“一边倒”④不结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建国初期与中国建交国家及建交时间表(1955-1962 ),这一表格反映的 史实是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准则    B. 求同存异方针得到了普遍支持

C. 亚非会议开启中非关系全新局面    D. 不结盟运动推动亚非国家新联合

 

查看答案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某高一学生在历史课后整理了一幅知识结构图,该生整理的历史知识的主题是

A.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B. 新兴力量的崛起

C. 雅尔塔体制的瓦解

D.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