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汉在《海权论》中指出:“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以下能印证作者观点的事件是
A. 《北京条约》的签订
B.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C.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武昌起义后列强猛攻武汉
北洋水师的英国教官琅威理“终日料理船事,刻不自暇自逸”,水师中有“不怕丁军门(提督丁汝昌),就怕琅副将”的说法,官兵处处与这位严苛的教官作对,琅威理被迫辞职回国。此后,北洋水师“晚间住岸者,一船其半”。由此可见
A. 北洋官兵自觉维护主权
B. 英国侵略势力受到一定遏制
C. 北洋水师已经实现西化
D. 社会环境制约近代海军发展
上海租界是在近现代历史上有许多不同的称谓,下列对上海租界的称谓中,最淡化价值判断的是
A. 夷场
B. 冒险家的乐园
C. 外人居留地
D. 文明的窗口
民族主义只有在短暂的时期内变得极为重要,即在民族建构、政府、外部威胁、领土争议,或内部受到敌对族群或文化群体的主宰危机时,民族主义才显得极为重要。最能反映该观点的时期是
A. 鸦片战争后
B. 甲午战争后
C.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D. 抗日战争后
有学者认为:“《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此观点的依据是战胜国
A. 掀起瓜分狂潮
B. 要求扩大市场
C. 扩大资本输出
D. 希望利益均沾
光绪六年,中德《续修条约》规定:“德国允,中国如有与他国之益,彼此立有如何施行专章,德国既欲援他国之益,使其人民同沾,亦允于所议专章一体遵守。”这表明清政府
A. 外交的屈辱地位明显改变
B. 以条约建成完善的涉外经济制度
C. 奉行互利互惠的外交政策
D. 对最惠国待遇作了有条件的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