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孔子把“仁”说成是“至德”,而把“孝悌”“忠信”“礼”等都从属于“仁”的原则之下...

孔子把“仁”说成是“至德”,而把“孝悌”“忠信”“礼”等都从属于“仁”的原则之下。以“亲亲”为出发点,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又由血亲之爱推及开大。孟子提出“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些均反映出

A. 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相糅合

B. 儒家用仁政掩盖等级秩序

C. 儒家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 儒家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A 【解析】“孝悌”“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都是以宗族亲情为纽带,体现出宗法血缘关系的特点,故A正确;仁是维护统治阶级制度的体现,不是掩盖,故B错误;儒家思想并不是社会统一信仰,故C错误;利用儒家思想遏制人欲的是宋明理学思想,故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何一民在《中国城市史纲》中提到,唐代主要城市有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杭州、苏州、湖州、常州、鄂州、洪州、广州等70个之多。他认为,唐代的城市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分布也较广泛且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下游地区。这表明

A. 唐代城市兴起体现了精耕细作小农经济的普遍发展

B. 唐代经济发展较为均衡,交通对城市的发展影响最大

C. 唐代东部地区经济较为繁荣,有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D. 对外贸易的发展、商帮的涌现促进了南方城市的发展

 

查看答案

西周的舆服制度是贵族等级的标志之一。所谓“舆”是指车,“服”是指冠冕和服饰。册命舆服为官方的信物,为政府任命官员爵位、身份及权利的象征。公、侯、伯、卿、大夫、士的等级不同,所享用的舆服都不相同。这表明

A. 舆服适应周礼的发展而得以不断完善

B. 舆服制度与分封制及礼乐制联系紧密

C. 舆服制度对平民和奴隶的限制比较少

D. 舆服制度是专制王权强化的标志之一

 

查看答案

对于中国近代的“租界”不同史观有不同的评价,革命史观以为“租界”是“国中之国”,是列强侵略中国的据点;现代化史观认为,租界是传播和展示西方工业文明的窗口,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文明史观认为,租界是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交流、融合之地,有利于东西方文明的发展进步;全球史观认为租界是中国联系世界的桥梁和纽带,有利于中国走向世界。造成这种不同评价的根源是

A. 不同史观的评价立场不同

B. 新史观不了解租界的真实情况

C. 不同史观的评价角度和标准不同

D. 西方学者在评价中国历史问题时采用双重标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大革命失败以后,对于中国革命采取什么斗争形式和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当时是有不同意见的:

材料一:一种意见是:“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

材料二:另一种意见是: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利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农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不可能取得革命胜利……

根据材料回答:

(1)分别概括材料一、材料二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主要观点。

(2)你认为哪种意见正确?结合史实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查看答案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材料三1912年,中国建立了一个新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1949年。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近代前期,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哪些斗争和探索?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期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依据材料三和根据所学知识,概括两个共和国的诞生对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各有何重大的推动作用?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