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一位学者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说:“古代文学艺术大部分受到推崇,特别是小说、白话文学...

一位学者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说:“古代文学艺术大部分受到推崇,特别是小说、白话文学等更得到前所未有的很高的评价。诸子和佛学的研究在深化,恢复了它们应有的地位。就以儒学来说,指出其价值观念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同时,也没有完全否定其在历史上的作用。”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 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 存在继承传统文化的特质

C. 混淆了传统与现代的界限

D. 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B 【解析】材料中从新文化运动中对于文学艺术和诸子佛学的贡献,以及从批判儒学价值观念角度阐述新文化运动的作用,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的特点,故B正确;材料没有提及新文化运动崇尚现代文化的信息,故A错误;材料明确肯定新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没有混淆和现代的界限,故C错误;文言文是新文化批判的对象,材料中肯定的是白话文,故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张謇根据光绪、宣统两朝的《海关贸易册》指出“进口货之多,估较价格,棉纺织物曾达二万万两以外,次则钢铁,他货物无能及者。是以謇于南洋劝业会时,即发表中国现时实业需用棉铁政策之说”。下列对张謇的“棉铁政策”解读正确的是

A. 照搬西方工业化起步模式

B. 旨在改变中国对外贸易逆差

C. 促成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出现

D. 是切合时宜的工业化路线

 

查看答案

孔子把“仁”说成是“至德”,而把“孝悌”“忠信”“礼”等都从属于“仁”的原则之下。以“亲亲”为出发点,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又由血亲之爱推及开大。孟子提出“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些均反映出

A. 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相糅合

B. 儒家用仁政掩盖等级秩序

C. 儒家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 儒家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查看答案

何一民在《中国城市史纲》中提到,唐代主要城市有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杭州、苏州、湖州、常州、鄂州、洪州、广州等70个之多。他认为,唐代的城市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分布也较广泛且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下游地区。这表明

A. 唐代城市兴起体现了精耕细作小农经济的普遍发展

B. 唐代经济发展较为均衡,交通对城市的发展影响最大

C. 唐代东部地区经济较为繁荣,有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D. 对外贸易的发展、商帮的涌现促进了南方城市的发展

 

查看答案

西周的舆服制度是贵族等级的标志之一。所谓“舆”是指车,“服”是指冠冕和服饰。册命舆服为官方的信物,为政府任命官员爵位、身份及权利的象征。公、侯、伯、卿、大夫、士的等级不同,所享用的舆服都不相同。这表明

A. 舆服适应周礼的发展而得以不断完善

B. 舆服制度与分封制及礼乐制联系紧密

C. 舆服制度对平民和奴隶的限制比较少

D. 舆服制度是专制王权强化的标志之一

 

查看答案

对于中国近代的“租界”不同史观有不同的评价,革命史观以为“租界”是“国中之国”,是列强侵略中国的据点;现代化史观认为,租界是传播和展示西方工业文明的窗口,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文明史观认为,租界是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交流、融合之地,有利于东西方文明的发展进步;全球史观认为租界是中国联系世界的桥梁和纽带,有利于中国走向世界。造成这种不同评价的根源是

A. 不同史观的评价立场不同

B. 新史观不了解租界的真实情况

C. 不同史观的评价角度和标准不同

D. 西方学者在评价中国历史问题时采用双重标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