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之际,我国和欧洲的文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进...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之际,我国和欧洲的文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形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在这次交流中,天主教传教士尤其是耶稣会士充当了桥梁和纽带。一方面,为了传教的需要,他们将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传入中国,使中国知识界对“西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他们又通过传递书信和翻译中国典籍等方式,把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介绍给欧洲,使欧洲出现了“中国热”。

——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

材料二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是当时欧洲最关心中国的哲学家,而且他和来华传教士有着直接接触和联系,他写了《论尊孔民俗》的重要文献,晚年还写下了其哲学生涯中关于中国研究的最重要文献《中国自然神学论》。从思想而言,中国思想在两个关键点上是和莱布尼茨契合的:其一,他对宋明理学的理解基本是正确的,尽管他并没有很好地看到宋明理学中“理”这一观念的伦理和本体之间的复杂关系,但他看到理的本体性和自己的“单子论”的相似一面;其二,他从孔子的哲学中看到自己“自然神论”的东方版本。……柏应理的《中国哲学家孔子》一书中的中国纪年,在欧洲出版后引起了思想的轰动,中国的这些纪年彻底动摇了中世纪的基督教纪年。《风俗论》是伏尔泰的一部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伏尔秦第一次把整个中国文明史纳入世界文化史之中,从而打破了以欧洲史代替世界史的“欧洲中心主义”的史学观。如果中国的历史纪年是真实的,基督教的纪年就是假的,梵蒂冈就是在骗人,欧洲的历史也就是一部谎言的历史。

——摘编自张西平《18世纪的“中国热”告诉我们什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我国和欧洲的文化交往出现“前所未有的进展”的社会因素。

(2)根据材料二,分析莱布尼茨、柏应理、伏尔泰等推进“中国热”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启蒙运动时期“中国热”的看法。

 

(1)因素: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交流日益频繁;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天主教传教士尤其是耶稣会士的东来;明清时期思想文化的发展。 (2)莱布尼茨:借助宋明理学、孔子哲学宣传其“单子论”和“自然神论”。 柏应理:通过中国纪年否定基督救的纪年,从而抨击天主教会。 伏尔泰:否定“欧洲中心主义”的史学观,抨击天主教会势力。 看法:启蒙运动时期的“中国热”,说明在西学东渐的同时,东方文化对西方文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共同推动了世界的发展与进步。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天主教传教士尤其是耶稣会士充当了桥梁和纽带”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中西经济发展以及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回答。 第(2)问,第一小问提炼材料二中的“看到理的本体性和自己的“单子论”的相似一面;其二,他从孔子的哲学中看到自己“自然神论”的东方版本”“这些纪年彻底动摇了中世纪的基督教纪年”“打破了以欧洲史代替世界史的“欧洲中心主义”的史学观”等关键信息,分别归纳莱布尼茨、柏应理、伏尔泰等推进“中国热”的目的。第二小问从中西文化交流和碰撞的角度分析回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62年赫鲁晓夫给肯尼迪的信中说:“美国已公开走上了粗暴违反联合国宪章、违反在公海上自由航行的国际准则和采取反对古巴与苏联的侵略行动的道路……无疑,我们也不能承认美国有控制那些对古巴加强自己防御能力至关重要的武器的权利……我希望美国政府能谨慎从事,放弃你们正在采取的可能给世界和平造成灾难性后果的行动。”这段材料反映了

A. 当时美国已经侵略古巴与苏联

B. 苏联军事力量已经超过美国

C. 古巴所拥有的武器是用于防御

D. 在美苏争霸时期美国最终妥协

 

查看答案

1642年6月,英国议会向国王查理提出了《十九个命题》,宣称查理接受这些命题就能解决他们之间的冲突。它要求所有国王的顾问和某些官员的任命应当得到议会的赞同,法官应当享有安全保障,议会的成员应当免予被拘捕,国王的特权不应包括私人指挥任何武装力量,以及在英格兰采取保卫新教的各种措施等等,英国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A. 导致了克伦威尔的独裁

B. 推动了分权理论的发展

C. 奠定了君主立宪的基础

D. 责任内阁开始逐渐形成

 

查看答案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皇后——奥地利公主玛丽·安东内特酷爱文艺。她把戏剧《费加罗的婚礼》挪到国王眼皮子底下演出。该戏剧描绘的是启蒙哲学最痛恨的那个封建等级观念,实际上是攻击统治阶层。而国王也不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这反映了

A. 统治者一定程度上接受理性哲学

B. 法国启蒙运动自上而下全面展开

C. 路易十六的开明缓和了阶级矛盾

D. 统治者推动启蒙哲学的广泛传播

 

查看答案

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之后,罗马人口剧增,出现了“高楼大厦”,而意大利半岛又经常发生大风,因此在阳台上、屋檐下堆置、悬挂物件往往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的毁损。所以大法官规定只要有人在房屋堆置或悬挂物件,即使尚未造成伤害,市民也都有权告发,法官可以判处房屋的居住者向告发者支付一万银币的罚金。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

B. 罗马公民法已发展为万民法

C. 罗马法重视经济安全

D. 社会发展促进罗马法的完善

 

查看答案

1980年7月,习仲勋指出:“清远(广东)的经验之所以值得注意,就是他们那不是坐等上级给他一个现成的好办法,而是勇于实践,去试验、去闯,上面有些部门提出不同意见时,他们也冷静地分析,继续认真搞试点。”“清远经验”的特点是

A. 发挥特区示范作用

B. 充分利用地理优势

C. 发扬地方创新精神

D. 加快全面深化改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