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近代化的探索中,中国人先后经历了“英国、日本式道路——美国式道路——俄国式道路...

在近代化的探索中,中国人先后经历了“英国、日本式道路——美国式道路——俄国式道路—一中国式道路”。以下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A. 英国、日本式道路由晚清政府主导

B. 美国式道路导致了中国社会的巨变

C. 俄国式道路出现在大革命失败以后

D. 中国式道路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C 【解析】试题分析:英国、日本式道路指的是君主立宪,戊戌变法遭慈禧为首的顽固派扼杀、清末新政、预备立宪都由清政府主持,沦为骗局,故A正确;美国式道路为民主共和,代表事件为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国,促进中国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科学理性化、社会习俗文明化等巨变,故B正确;俄国式道路为无产阶级“城市中心”,在中共成立之初就已出现,故C错误,符合题干要求;中国式为马克思原理与中国国情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故D正确。故答案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 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 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 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 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查看答案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共同的本质特征是(   )

A. 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B.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 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旭麓这一论述的侧重点是

A. 批判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性

B. 论证中体西用相互矛盾

C. 强调西用必须服从于中体

D. 肯定中体西用思想的积极意义

 

查看答案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 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 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 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 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查看答案

徽剧与汉剧相互融合,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

A. 傩戏

B. 元杂剧

C. 京剧

D. 粤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