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白尼的日心说曾遭到路德的恶毒咒骂,而著名的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塞尔维特,在正要发现血液循环的时候,虽然逃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监狱,却最终惨死在加尔文教的火刑架上,这说明
A. 宗教改革发展了人文主义 B. 教会对人文主义爱恨交加
C. 宗教改革具有反理性特点 D. 新教反对宗教信仰的自由
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的解释最恰当的应该是
A. 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
B.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主张背道而驰
C. 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
D. 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在近代化的探索中,中国人先后经历了“英国、日本式道路——美国式道路——俄国式道路—一中国式道路”。以下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A. 英国、日本式道路由晚清政府主导
B. 美国式道路导致了中国社会的巨变
C. 俄国式道路出现在大革命失败以后
D. 中国式道路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 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 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 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 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共同的本质特征是( )
A. 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B.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 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旭麓这一论述的侧重点是
A. 批判“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性
B. 论证“中体”和“西用”相互矛盾
C. 强调“西用”必须服从于“中体”
D. 肯定“中体西用”思想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