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一一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一一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这里许多相通的地方应包括

A. 重视道德和教育的作用    B. 宣扬理性主义

C. 代表新兴工商业者的利益    D. 强调个人自由

 

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孔子强调道德的力量和重视教育;古希腊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就是美德;故二者都重视道德和教育的作用,A项正确。B项中的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宣扬的核心思想,不是两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排除。C项符合苏格拉底,孔子则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排除。强调个人自由也不是孔子和苏格拉底的共同之处,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来说,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这里的独特社会的含义是

A. 工商业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    B. 罗马天主教会势力日趋衰落

C. 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纷纷兴起    D. 人们热衷于追求理性、民主、自由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从中可知

A. 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

B. 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源

C. 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

D. 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

 

查看答案

值得注意的是,理学所谓的格物,目的是“验证”先贤的道德伦理思想。这与先秦儒学所倡导的格物,是有区别的。先秦儒学所谓的格物,有更大的范畴:格物的目的是“致知”,“知”就是指真实情况,即所谓真相、真理。材料意在说明

A. 理学与先秦儒学的格物的目的不同

B. 理学的“知”与先秦儒学的“知”有本质区别

C. 先秦儒学属于唯物主义范畴

D. 理学比先秦儒学更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

 

查看答案

吕思勉说:“在商业兴起,广大的分工合作日日在扩充,每一个地方自给自足的规模,业已破坏净尽,含有自给自足性质的大家族,亦不复存在之时,宋儒还要根据这一个时代的道德、伦理和政治制度,略加修改,制成一种方案,而强人以实行,岂非削足适屦?”作者是在强调

A. 理学不适应经济发展

B. 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

C. 自然经济已不复存在

D. 理学不能满足统治需要

 

查看答案

西汉初统治者认为“刑法不能治人心,法度过密,君主用刑虽重,而民亦无畏刑之心”,汉武帝以儒家经典著作《春秋》义理解释法律,东汉光武帝刘秀以行德政作为治平天下的主要政策而曾先后七次颁布轻刑和赦罪诏令。这反映出

A.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B. 礼法并举的治国模式形成

C. 儒道思想逐渐融合

D. 一直奉行刑法的慎刑主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