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小说《红楼梦》不但文学造诣高,同时也留下许多当时观察社会生活的材料。书中写道:贾敬热衷追求神仙,却因误服丹砂丧命。死时,独子贾珍出了远门,家人只好作主,先请人将遗体移往尼姑庵安置。等贾珍回家后,再按服丧守孝之理办理后事。根据这段故事呈现的现象推断,下列说明最恰当的是
A. 儒学的发展开始出现了危机
B. 社会上儒释道文化兼容并存
C. 儒家礼教地位低于释道传统
D. 明清时期出现早期启蒙思想
宋以后的儒学已具有哲学思辨的意味,其中包含深刻的认识论思想。北宋文学家苏轼在论画时说:“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知画者有不知。”对应苏东坡论画思想的认识论
A. 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B. 格物致知
C. 致良知
D. 知行合一
汉宣帝时,有美丽而罕见的大鸟出现在彭城,民间认为这是凤凰降世,是圣明天子在朝的祥瑞。侍中宋翁一却认为,祥瑞不降临在天子所在的首都,却降临在彭城,不值得当作祥瑞。朝中儒生对宋翁一群起攻之,他们反驳说,天下一家,凤凰降临在京城和降临在彭城有什么区别呢?激烈争辩后,宋翁一磕头认输。从这则材料中可以获得的历史认识不包括
A. 这番争辩反映了儒家的派系斗争
B. 祥瑞是古代帝王神化自己的一种手段
C. 分封制对思想的影响在汉代未能完全消除
D. 天下一统的国家观念在汉代逐渐占据上风
有学者认为,由平民出身的刘邦建立的汉室,到了汉武帝时期,提出了“大一统”思想。其核心内容是“汉为天下宗,操杀生之柄,以制海内之命,危者望安,乱者卬(通‘仰’)治”。由此可知,“大一统”是指
A. 君权神授
B. 独尊儒术
C. 天下正统
D. 疆域统一
秦朝建立前夕,秦相吕不韦组织编撰《吕氏春秋》,主张以法治国、因时变法,并认为天下不是“一人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这反映出《吕氏春秋》
A. 反对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
B. 阐述了反对专制的政治倾向
C. 主张调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D. 认识到君主专制强化的弊病
荀子说:“乐者,圣王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这反映出
A. 礼乐成为先秦君王的治世手段
B. 荀子主张人性本善的伦理观点
C. “克己复礼”成为诸侯治国之策
D. 荀子承继了孔子教民以善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