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这两项史实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A. 皇权受到制约
B. 君主专制强化
C. 世袭制度消亡
D. 地方权力削弱
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究成统一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这一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应为
A. 公元前2世纪初
B. 公元前2世纪末
D.公元前3世纪末
C. 公元前3世纪初
中国传统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中写道:“周武王。始伐纣,八百载,最长久。”下列有利于周统治“最长久”的制度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禅让制
D. 皇帝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其不同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里创造了奇迹,而文明在这儿却几乎变成了野蛮人。
——1835年托克维尔论曼彻斯特(节选自艾瑞克·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定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述合理)
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上半期,随着启蒙运动从英、法向整个欧洲的扩散,德国思想文化界的精英们也汇入启蒙运动的洪流之中。但是,德国的启蒙运动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体现为:一方西,它高扬理性、宽容、进步等启蒙思想大旗,从迷信和传统中解放出来;另一方西,它还针对德国分裂落后的现状,将启蒙运动的理性思考与民族情感融合起来,在宣扬理性等启蒙观念的同时,伴之以浓烈的民族情感,最终形成了启蒙思想与德意志民族意识的共生。由于这一特点,启蒙运动在德国成长的过程也成了德意志民族意识在文化领域逐渐成长的过程,它不仅构成了德意志民族的自信,而且最终催生了德意志的文化民族主义。
——摘编自邢来顺《德国贵族文化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
材料二陈独秀说:“吾宁思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思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胡适也指山:“新文化运动的根本意义是承认中国旧文化不适宜于现代的环境,而提倡充分接受世界的新文化”,中国应该“接触新世界的科学民主文明而复活起来”。
——摘编自丁守和《中国近代启蒙思想(中)》,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出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的内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启蒙时期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与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的主要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