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古代史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甲戌,命江浙行省明年漕运粮二百八十万石赴京师”。该史书有可能是
A. 《汉书》 B. 《旧唐书》
C. 《宋史》 D. 《元史》
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这两项史实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A. 皇权受到制约
B. 君主专制强化
C. 世袭制度消亡
D. 地方权力削弱
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究成统一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这一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应为
A. 公元前2世纪初
B. 公元前2世纪末
D.公元前3世纪末
C. 公元前3世纪初
中国传统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中写道:“周武王。始伐纣,八百载,最长久。”下列有利于周统治“最长久”的制度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禅让制
D. 皇帝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其不同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里创造了奇迹,而文明在这儿却几乎变成了野蛮人。
——1835年托克维尔论曼彻斯特(节选自艾瑞克·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定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述合理)